人生原本就是一個從選擇到放棄到成功的循環。從出生時開始,我們就麵臨著形形色色的選擇和挑戰,幾乎沒有人從一開始就能做出完全正確的選擇。我們都是在一次次選擇後的堅持中碰壁再回頭,然後再選擇,直到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為止。選錯了方向想要改道,首先應該看看自己錯在哪裏,搞清楚為什麼行不通,再回到那個十字路口去選擇另一條路,成功的機會往往大很多。
在選擇的過程中,自己若不能肯定地做出準確判斷,不妨多聽聽身邊人的意見。借鑒他人的經曆,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朋友是你的資源,也是你有效的信息來源渠道。多和朋友交流,虛心傾聽和請教他人,也能給自己帶來新鮮的知識,幫你把握正確的方向。
在實際的決策中,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也是很有幫助的,不是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問題,可以谘詢一些專業的機構或顧問。比如個人的職業規劃問題,很多人在找工作時,更多隻關注自己的專業,還有個人的愛好。其實要做好職業規劃除了考慮個人的主觀想法,還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以及整個社會和市場的形式,因此專業人士給出的建議更有幫助。
社會時時刻刻都在前進,想要不落伍,就必須不斷地學習。這種學習並不同於在學校的書本教育,而是對社會、經濟形勢的關注。閑暇的時候,除了學學專業技能知識,還要多抽空看看軍事、政治、經濟類的新聞,能讓你增長不少見識,不會過時。
社會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把過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訓,應用到當下的情況,才能做出更正確的判斷。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父輩祖輩都以進國企、政府機關,拿鐵飯碗為榮,但到了我們這一代,穩定的工作可能並不適於有活力的年輕人的發展,我們應該摒棄這種吃大鍋飯的念頭,尋找更多的挑戰。
不要因為堅持不懈才能獲取成功的說法,而把放棄視為堅持的對立麵。放棄和堅持是並行連貫的過程。我們堅持一些事情就必定要放棄一些條件,就好比,堅持學習就要放棄更多的休閑娛樂時間,堅持努力工作就會犧牲一部分生活的空間。
放棄是一門學問,它並不能成為逃避的借口。如果有人畏難而退,卻拿放棄的藝術來安慰自己的軟弱無能,完全是不可取的。明智的放棄隻是在人生道路上重新作出的一種選擇,這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規劃,不是輕易草率地拍出來的念頭,隻有這種放棄才不悔於自己。
放棄不等同於完全的失去,隻是為了大的全局的利益而暫時放下局部的小利益。學會放棄,就是為了更好地獲得。一切來得太容易,不經曆失去就難懂珍惜。隻有知道放棄的人,才能走得更遠,得到更多。經曆放棄可以讓我們在迷茫和苦惱之中,找回自信,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