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整個行業還存在變數的話,最大的可能來自移動互聯網。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網購快速滲透到消費者的生活中,正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勢頭。2013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網購市場同比增長超過200%,在總體網購交易額中占到了8.6%,同比提高了4.2個百分點。以京東為例,目前來自移動端的訂單量已經占到整體訂單量的一成,而且正以遠高於整體的速度快速成長。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雖然對於電商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但僅僅移動端本身並不足以單獨構成一個新興互聯網入口。如果沒有後台強有力的支持,移動互聯網就很難將流量轉化為真正的商業價值。我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現在才剛剛開始,還遠未到分出勝負的時候,各方參與者都還有機會在競爭中勝出。
決勝用戶綜合體驗
回顧2013年,甚至時間再往前推,我們可以看到,電商的興起和發展有技術進步等方麵的因素,但更為根本的是,整個行業始終致力於改變和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電商企業的起與落,都與用戶體驗有著密切的關係:用戶體驗提高了,公司的發展就步入快速上升通道;用戶體驗下降了,公司發展就會遇到瓶頸。
很多人有個誤區,那就是把低價當成了電商消費體驗的全部。實際上,根據艾瑞谘詢的統計,隻有不到一半(48%)的網民,是因為價格低才選擇在線購物的;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下降。相比而言,產品和服務,越來越成為消費者重視的因素。
有人認為電商是一種“輕平台”,重營銷、技術、社交、支付等環節;而對倉儲物流這種需要長時間、大資金投入的“重資產”環節,一般以外包的形式處理。以“提升用戶體驗”為目標,京東自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到今天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國近1300多個區縣的自有送貨體係。而多數電商在物流建設上選擇了知難而退。
然而,隨著電商競爭從單純的規模、低價時代,逐步進入用戶綜合體驗時代,“重平台”越來越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課題。以倉儲物流為例,主要會從速度、友好度和靈活度三個方麵影響客戶體驗。在倉儲物流方麵進行投入,不僅保證了貨物送達的時間效率,而且可以很大程度減少物流損、提供上門取貨等多種特色服務、提高售後服務水平,在全流程上獲得客戶綜合體驗的提高。自有倉儲物流體係,確保了與交易流程的上下遊緊密銜接,有效地提高了執行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重平台”還是積累大數據的必要條件,而大數據則是整個電商平台發揮更大效應的基礎。線下的物流數據、地址數據以及用戶特征數據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沒有自建物流就無從獲得這些數據。
我們注意到,尤其是從2013年開始,一些主要電商開始步京東後塵,加大在倉儲物流方麵的投入。當然,路徑也不盡相同,有些是把傳統的倉儲物流布局加以改造,有些則采取把倉儲、配送資源整合到自己數據平台上的“眾包”模式。但無論模式如何,從“輕平台”到“重平台”的轉變,正在成為大勢所趨。
當然,京東作為領先者,絲毫不會放緩自己在“重平台”上的領先步伐。2014年上半年,我們專門針對電子商務的需求而設計建設的大型綜合倉儲中心“亞洲一號”上海項目將正式投入使用,將是國內最先進的倉儲中心。京東目前在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沈陽、北京、西安等七大區域都在建設“亞洲一號”,預計全部建成之後,京東的配送能力將從目前的每天百萬單提高到日處理千萬單的水平。京東將逐步把倉儲、配送服務開放給電商平台的眾多商家,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消費者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