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風雨大明宮(2 / 2)

“太平公主有何事?”翎軒也意識到又一件宮廷大事爆發在即。

“晚宴而已。”持盈很平淡的說。

“哦……”翎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傍晚,太平公主打發了馬車前來接持盈過府赴宴時持盈已穿戴整齊,翎軒服侍持盈坐上馬車。馬車緩慢的在宮牆之間行走,時間流逝的如此之慢,以至於坐在持盈前麵的翎軒顯得很不安,她的背有點微微的抖動。

當馬車走到宮門時,侍衛照例將車攔下,問道:“什麼人,何事出宮?”

翎軒的心已提到了嗓子眼,沒有哪一次出宮如同現在這麼緊張,她的背更加抖動厲害了。持盈見狀,將手放在翎軒的肩上,幫她定一定神。然後探出頭說到:“是我,崇昌縣主持盈,今日出城祭祀母親!”一句話,字字鏗鏘有力,持盈一個女子的氣魄似乎壓倒了侍衛。

“可是今日不是祭祀的日子。”侍衛用不剛才音量小很多的聲音問到。

“昨日母親托夢,一定要我姐妹今日出城祭祀,一會我的姐姐西城縣主也將出城祭祀母親,請一定放行!”持盈的語氣堅定中帶著悲傷,侍衛也不好為難,便放行讓馬車出宮去了。

出了宮門,翎軒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一半下來。大家早就有默契,這次出宮,萬不可事先讓人知道是去了太平公主府上,不能走漏了風聲,讓占有優勢的韋後先行動。這樣才能夠保住大唐社稷。

到了太平公主府上,持盈被請入正廳後麵,她環視了整間屋子,姑母太平公主端坐在主任座位上,父親和三哥隆基分別坐在姑母兩旁。在座的還有她的幾位兄弟姐妹,持盈過去拜見過姑母和父親,便被安排就坐。討論還沒開始,大家神色凝重,若有所思。唯有三哥隆基,焦慮的眼神掩蓋不了他臉上的光輝,他還是那麼神采奕奕,眼睛如一汪深水,深邃的閃著智慧的光芒。

剛落座不一會,與持盈同出的姐姐也到了,皇室的家庭會議算是可以開始了。

“今日一聚,名為晚宴,實為我大唐江山社稷。自母親將江山歸還與我李唐,已太平多年。至此陛下突然駕崩,實感震驚……”

“姑母,陛下並非暴病而薨,據侄兒可靠情報,陛下其實是中了韋後及安樂公主所下之毒!悲哉!”隆基未等太平公主說話,便搶先說到。

“三郎,待你姑母把話說完。”李旦平和的提醒著這位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三郎所說,確實屬實。如今韋後與安樂公主,大逆不道,毒殺天子,獨攬政權,我李家後人為天下,也為李家,都應聯合誅滅反賊,以慰天下蒼生,告陛下在天之靈!”太平公主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展示著她作為大唐最高貴公主的不凡氣度,說到激動處,她的眉毛似乎要飛揚起來。

“是的,韋後亂政,我等皇室李家子孫,應奮不顧身還天下一個公道!”三郎李隆基順勢補充到。

這場晚宴,在座的是李家子孫十來人,而主角無疑是那說起政事神采飛揚的一老一少,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少女持盈坐在遠處,聽哥哥部署著剿滅韋後的計劃,展現著他的才智與抱負。哥哥繼承了父親與母親的相貌,卻沒有繼承他們溫潤的性格,他對政治的熱情,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更像他的姑母太平公主。

當李隆基部署完第二日的大計劃,夜已過去大半。

“明日過後,朝政上將沒有韋後的位置,當然也沒有她兒子的位置,我們必須有一人主持大局,繼承皇位。”太平公主說完,下意識的看了一下旁邊的李旦。

“如今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隻有我父親一人!”李隆基很自然的將一番話說了出來,大家都沒有異議,唯有當事人李旦,深深的呼出一口氣。

“事到如今,唯有如此。”李旦沒有推辭,這是他作為一個皇子應盡的責任,是他一輩子不可推脫的責任。

人們可能覺得李旦這是謙虛的客套話,但持盈從父親的話語中聽出的是無盡的無奈,無奈又如何,皇家子孫,命運永遠不在自己手中。

……

黎明

深夜回宮後的持盈已不能入睡,她讓翎軒點了一盞燈,習慣性的坐在燈前聽雨,雨滴的稀稀落落,持續一個月的雨,洗淨了長安,它就要停下了吧。

一抹晨光照亮陰霾已久的宮廷,隨著晨光而來的是臨淄王李隆基帶領的千軍萬馬,衝入宮廷,勢如破竹。

持盈聽著那攝人心魄的將士們的呼喊聲,在這呼喊聲中,韋後徹底被打敗了,社稷再次歸還於李唐。父親登基,於是這一年被稱作景雲元年,而她持盈也再次成為真正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