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現狀與改革
教學園地
作者:李治鵬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占據全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再僅僅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事情,對非計算機專業同學也越來越重要。高職院校在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已越來越突出,改革呼聲越來越大。文章通過對當前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現狀的分析,就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如何能夠更好的為各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服務,提出了幾點改革的設想。
【關鍵詞】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現狀;改革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以下簡稱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學府,理應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再僅僅是計算機專業同學的事情,對非計算機專業同學也越來越重要。計算機科學不再僅是一門科學知識,同時更多體現在他作為一種工具供人們使用[1]。因此,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應以培養各個領域中用計算機技術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服務為目標。計算機教學的改革也應該圍繞這個目標而進行。
一、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現狀分析
(一)計算機教學在各專業中的定位不夠清晰、準確,甚至模糊
眾所周知,因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遍使用,計算機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計算機教學很自然的進入了全國大中小學的課堂。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等學府,自然也要求所有專業必須開設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等為代表的課程。但因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更好的為區域經濟發展做貢獻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教學部門和相關管理人員在製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等方麵,從而忽視了對計算機作為現代工具在專業培養中發揮作用的研究,導致計算機教學都是千篇一律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和現代辦公室軟件的使用,沒有清楚、明確的指出計算機教學在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定位。
(二)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層次千差萬別,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差異大
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層次千差萬別[2]。從生源結構上講,既有中職生、普高生,還有三校生;從錄取方式上講,既有單招生、統招生,還有特長生。他們來自不同類型的學校,開設的課程體係不同,有的學校可能已經開設了較多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有的學校可能還沒有開設過類似的課程。同時,不同錄取方式錄取的學生學習基礎又參差不齊,導致了他們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差異較大。有的同學對計算機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而有的同學則還沒有入門。
(三)計算機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
計算機教學的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模式往往還是以老師講解為主,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強迫學生用記憶的方式來掌握。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還是比較簡單,雖然能夠運用簡單的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學工具,但是大多的多媒體課件任然是教材的翻版,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任然不能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不能靈活的創新。
(四)對計算機教學效果的考核缺乏科學性,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在設置計算機這門課程時,因定位不夠清晰和準確,導致其考核也沒有明確的目標。考核模式單一,基本都采用看似是理論知識加實踐操作,實際意義不大的考核方式。因為他們理論知識的考核往往圍繞計算機基礎知識點來,大多需要學生去死記硬背,沒有多大實際意義。實踐考核也僅僅是圍繞日常的辦公軟件的基本操作進行,與專業所需的實踐能力沒有聯係。這樣的要求使學生覺得學習計算機對於自己今後的專業技能培養失去了作用,甚至沒有聯係,影響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