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本是自然界碰巧的現象,諸葛亮的手段在於使並無利害關係的鷸和蚌相爭,這就高出了一般意義上的“碰巧”,而成為一種有力量的處事技巧。
建寧太守雍闓勾結孟獲造反。諸葛亮決定在征孟獲前先平定叛亂。他采取反間計,使其互相攻殺,叛亂得到迅速平定。
諸葛亮統大軍到來,雍闓、朱褒、高定引軍迎敵。高定先鋒鄂煥初戰被擒,諸葛亮知是高定部將,告之說:“我知高定是忠義之士,今為雍闓所惑,以致如此。我今放你回去,令高太守早早歸降,免遭大禍。”於是放了他去。
鄂煥回見高定,備述諸葛亮之德,高定感激不已,這一縱,為爭取高定、鄂煥打下基礎。
雍闓、高定兩路兵來取蜀寨,被生擒無數。諸葛亮把雍闓、高定的人各囚一處。卻令軍士傳說:“凡是高定的人免死,雍闓的人盡殺。”諸葛亮取雍闓的人來問,人人都說是高定的部下,便盡放回去。又把高定的人叫來問,都說實是高定的軍士,於是賜酒食,對他們說:“雍闓今日使人投降,要獻你們主人並朱褒首級為功勞,我心中不安。因此你們既是高定部下軍,我放你們等回去,再不可背反。”
這二縱,使高定與雍闓互相懷疑,為促使其互殺埋下伏筆。真是,借刀殺人,不費吹灰之力。
高定見諸葛亮如此厚待他,未知真假,於是派人到諸葛亮寨中探聽虛實,被伏軍捉來見諸葛亮。
諸葛亮故意認做雍闓的軍士,問說:“你們主帥既約下了獻高定、朱褒二人首級,因何誤了日期?”並修書一封付之說:“你持此書回複雍闓,教他早早下手。”
諸葛亮這一書,明明是教高定殺雍闓。果然,高定一讀此書,勃然大怒,約定與鄂煥在夜間偷襲雍闓之寨,梟其首級來見諸葛亮。但諸葛亮不僅不給他表功,反喝令推出斬之。高定辯護,諸葛亮說他是詐降,諸葛亮取出一書,與高定說:“朱褒已使人密獻降書,說你與雍闓結生死之交,豈肯一旦便殺此人?我因此知你是詐。”高定叫屈:“失策於反間計。”諸葛亮說:“你若捉得朱褒,方表真心。”
於是,高定與鄂煥引兵去殺朱褒,恰巧於途中相遇,於是刺殺之,果然用朱褒首級來見諸葛亮。諸葛亮大笑說:“我特讓你殺此二賊,以表忠心。”於是命高定為益州太守,總攝三郡;令鄂煥為牙將。三路軍馬盡都平定。
借刀殺人原是官場上官僚之間相互利用、爾虞我詐的一種政治權術,在中國曆代官場上這種相互傾軋、勾心鬥角的勾當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