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雀台賦》以激周瑜,是一篇絕妙激詞。
魯肅引諸葛亮見周瑜,談及戰和之事,周瑜佯講其主張投降的道理,魯肅則陳述其主張抗戰的理由,二人爭得耳紅臉赤;諸葛亮卻在一旁袖手冷笑。
周瑜問諸葛亮高見,諸葛亮冷冷地說:“將軍降曹,可以保妻子富貴。”話雖讚成周瑜的意見,實是對他的諷刺。周瑜大怒說:“你教我主屈膝受降於國賊嗎!”諸葛亮於是說:“不勞牽羊擔酒,納土獻單;亦不須親自渡江;隻須遣一介使者,扁舟送兩個人到江北。曹操若得此兩人,百萬之眾,都卷旗而退了。”周瑜問:“哪二人?”諸葛亮說:“亮居隆中時,即聞曹操於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曹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發誓說:‘我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二願得江南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了’。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
周瑜說:“曹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諸葛亮說:“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曹操嚐命作一賦,名叫《銅雀台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即誦《銅雀台賦》,把原賦“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頗鯨。”二句改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說:“曹賊欺我太甚!”諸葛亮急起止之說:“昔單於屢侵疆界,漢天子許公主和親,今民間二女有什麼可惜的呢?”
周瑜說:“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是瑜之妻。”
諸葛亮佯作惶恐之狀,說:“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周瑜說:“我與老賊勢不兩立!”
於是承認剛才主降是試諸葛亮,他要求“諸葛亮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
本是諸葛亮求助於周瑜,現在反是周瑜求助於諸葛亮,可見諸葛亮激辭之厲害。
諸葛亮激周瑜的特點,是從其最痛切之處著手。大喬是孫策之妻,小喬是周瑜之妻,這是眾所周知的。而智如諸葛亮,出使東吳卻盡能不了解其國情況;且其長期隱居的隆中與東吳相鄰,哪有不知道之理?他巧改賦意,將“二橋”改為“二喬”顯然是有意激周瑜,這麼一激,周瑜與曹操更勢不兩立了,並說出了他決心抗曹操的真實意圖,諸葛亮激之的目的便達到了。至於曹操取二喬,雖說是諸葛亮將“橋”改為“喬”用以附會之辭,但說之假則假,說之真亦真。
曹操是個好色之徒,為滿足自己的私欲是不管其後果的,他曾將降將張繡叔父之妻淫欲,致有淯水之難;倘如他能平江東,二喬豈能幸免?因此杜牧詩有雲:“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周瑜
諸葛亮妙用智激,可說是出神入化,是他的智謀的重要部分。其智激之法因人因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激法:有的從其最疼之處激之,如諸葛亮巧改曹植《銅雀台賦》,以證明曹操要取二喬以樂晚年,激得周瑜火氣衝天,誓與“曹賊勢不兩立”,求諸葛亮助己共同破曹操;
有的以利害關係激,如諸葛亮授錦囊妙計,使劉備揭開孫權用其妹為香餌以害劉備之計,激得孫夫人對其兄恨恨連聲,出麵斥退追兵,死心追隨劉備;有的針對其弱點激之,如諸葛亮南征首次派兵遣將,唯獨不用趙雲、魏延,說雖想使之深入敵後,隻因他倆不明地理因此不用。趙、魏二人不服,前往探明地理,終於深入敵後建功。有的就專對其不服氣之處而激之。諸葛亮兩次用老黃忠就兩次激之,使老黃忠奪天蕩山,斬夏侯淵。這都是諸葛亮智激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