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麼人在飛機上愛發飆(1 / 2)

為什麼人在飛機上愛發飆

樂活健康

作者:斯蒂芬妮·羅森布魯姆

乘客在飛機上鬧事等難以約束甚至影響飛行安全的事件時有發生。

為什麼有些旅客會為艙頂行李箱或扶手發生口角?為什麼前排乘客把椅背向後調,後排乘客會用狂怒去回應,導致打架而改變航線?為什麼你我這樣理智的旅客會突然之間勃然大怒?

在飛機上發飆有環境方麵的原因(擁擠的機艙和入口處的排隊等候),也有旅客自身的原因(壓力、疲憊)。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很容易讓人發怒。

催化劑——擁擠的機艙

當然,一個最明顯的催化劑是擁擠的機艙。很多飛機的座位比過去更窄,比如,波音777的某些飛機過去一排有九個座位,現在卻擠了10個。

“如果你讓人們擠在一起,到了一定程度,他們就不再能做出適當的行為。”夏威夷大學研究路上和機上憤怒的心理學教授利昂·詹姆斯說,擁擠會滋生異化、利己和匿名的感覺,會導致“普通社交控製力的崩潰”——諸如控製情緒爆發等能力。

詹姆斯說,這是“乘客間冷漠敵意”的一個表現,這種氣氛是“航空公司對待乘客的方式造成的”。大部分航空公司不去營造彼此交流的機艙氛圍,相反,航空公司服務的改變強化了這種敵意氣氛。由於托運行李費用增加,節省的乘客們不得不爭奪艙頂行李箱。由於取消機上熱餐,乘客們就自帶食物,有時食物的味道不太好聞,鄰座的鼻子就會遭罪。

20世紀60年代約翰·B·卡爾霍恩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老鼠所在的空間越擁擠,它們就越好鬥,表現出“瘋狂的過度活躍”或“病態退縮”等“行為障礙”。

壓力——削弱自控力和意誌力

不過,在擁擠的飛機上,我們不隻是對其他乘客感到疏遠。

“你對自己的自我意識感到疏遠,”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同情與利他研究教育中心的副所長艾瑪·斯帕拉說,“你失去自我意識,有證據表明,這會降低理性。”

機艙可能是最明顯的導致機上憤怒的環境因素,但是去機場、辦理登機手續也讓人煩躁:交通狀況不好;路邊的行李箱帶來障礙;航站樓中回蕩的噪音;安檢隊伍像蝸牛爬行一樣緩慢;智能手機的提示音不停作響——因為工作郵件還是會不斷到來,就算你脫掉鞋子,把它們塞進安檢機後,手機還是響個不停。

很多人感到負擔過重,筋疲力盡,特別在旅行時,那真的會影響我們的自控力和意誌力。不過,自控不是個簡單、單一的概念。不是說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

某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的自控力,特別是壓力和睡眠不足——它們和行李一樣,是旅行的一部分。

甚至連輕微的壓力都會讓人很難控製情緒,一些研究表明,壓力會讓你更專注自我,視野狹隘,隻關注自己想要的東西,厭煩任何妨礙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