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邊·邁克斯是偉大的漢尼拔的敵人。在戰爭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詞語“費邊主義”的來源就是與他有關。“費邊主義”意指一種“精巧的以靜製動”,它在關鍵時刻拯救了羅馬。費邊·邁克斯是一位偉大的將軍,他作為大使被派到迦太基。在一次形勢不利於他的會議之後,他站起來對那些迦太基的貴族們說:“先生們,現在我們給你們帶來的可能是戰爭,也可能是和平,至於選擇哪一個,決定權就握在你們自己的手中。”結果,那些人都說他可以決定選擇任何一種方式,於是他憤怒地大聲說:“我的選擇就是戰爭!”
經過這次會議後,漢尼拔這位迦太基的領袖很快就征服了西班牙,而且還翻過了阿爾卑斯山長驅直入,侵略了意大利,又在斯瑞門湖一帶擊敗了羅馬軍隊,此時,人們都說費邊無能。但是這正是需要一個人自製的時刻,費邊立即決定采取“拖延”的策略,決不輕易出征,而這一舉動又為他帶來了“拖延者”的惡名。當時,意大利最富有的南部地區因為戰爭而荒蕪了,但是他不會被挑釁激怒而魯莽行動。隨後,他又策略地前進或者撤退,運用一係列技巧性的轉移與敵人周旋,他的這一舉動令他的對手怒火中燒,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將費邊的軍隊吸引到易於攻擊的戰場上來,而漢尼拔的軍隊的每一個小錯誤或疏忽都會給費邊以可乘之機。
費邊的軍隊在山間迂回移動,而漢尼拔軍隊的戰馬卻在山間寸步難行,起不了什麼作用,而且就在此時,費邊的軍隊果斷地切斷了敵人的供給。除了正麵交鋒以外,他采用一切有利的手段來不停地騷擾對手。費邊不改初衷地執行著自己的計劃,他並沒有考慮他的謹慎小心會在羅馬造成怎樣的誤解,他的這一舉動充分體現了他與眾不同的自製能力。而羅馬人對費邊的誤解卻越來越深,有人甚至懷疑費邊是借此來故意延長自己司令官的任期。在當時,漢尼拔是意大利極少數了解費邊的人。羅馬人習慣於進攻,而費邊的用兵之道卻與此相反,這一點對於羅馬人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對費邊的策略心懷不滿的羅馬人越來越多。一次,米魯斯帶領羅馬軍隊取得了一個小小的勝利,於是費邊就分給他一半的軍隊。由於米魯斯過分自信,而導致輕敵,結果幾乎全軍覆沒,最後還是費邊的軍隊增援了他,使他走出了困境。6個月後,費邊的任期到了,他在卸任時一再叮囑新的司令官不要主動進攻,但是人們卻毫不在意費邊的忠告,結果在愷撒一役中,羅馬軍隊損失慘重,被打得潰不成軍,元老院的議員被殺死了八十幾名,而羅馬士兵也死傷無數,此時的羅馬軍隊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軍心動搖,元氣大傷。實踐證明,費邊的自製策略是正確的,但是此刻費邊並沒有嘲笑自己的競爭者。此後,費邊又恢複原職,繼續隨米魯斯指揮羅馬軍隊,他們二人又被人們稱為“共和國的盾和劍”。正是費邊主義在關鍵的時刻拯救了偉大的羅馬。
人們應該學會自我克製,對於這一點,許多名人寫下不少不朽文字來勸誡人們。詹姆士·博爾頓這樣寫道:“一個家庭、一個鄰居或一個國家的怒火會因一句不經意的話語被點燃,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由於言語而引起的訴訟和戰爭不在少數。”喬治·艾略特則說:“婦女們如果能忍著那些對她們沒有任何用處的話不說,那麼,她們中的大多數人就能夠避免悲傷。”
赫胥黎曾經這樣寫道:“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接受過很好的訓練,而且有堅定的毅力,應意誌力的要求,他的身體非常願意竭盡所能去完成任何工作。他有聰慧的頭腦、清晰的邏輯,而且身體的所有機能和力量就如同機車一樣,能夠根據精神的命令時刻準備接受任何工作,不管是多麼精細的活,還是多麼繁重的體力活,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
“如果人們僅僅是麵對重大過失的誘惑,那麼他們也許會過得很好,但是,如果人們每天都與細微的過失糾纏不休,那麼他們一定會一敗塗地。”這是裏奇特爾的至理名言,他的告誡至今仍然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