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精通投機的技巧(2)(3 / 3)

被人譽為“電腦神童”的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經過短短20年的努力,在1998年美國《幸福》雜誌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中,以千億美元的資產榮任首富,引起世人的注目。他的成功之道除了電腦時代所賦予的機遇外,更主要的還是他的高瞻遠矚和遠見卓識,善於洞察先機。

蓋茨當選全球首富後,自稱其事業成功主要是由於他能專注長線目標,並不理會短期困擾。他說:“作為一名企業領導者,必須不斷地自問,自己是否應用了可長期通行的技術?是否可長期維係顧客?自己的分銷策略是否長久不變?設立的薪金標準和獎勵製度是否適合公司長遠需要?當改變必然發生時,你必須預先指出它、接受它和找出方法使其改變能為你服務。”蓋茨的成功的確是靠其對未來發展的準確判斷。10年前他就預測光盤軟件將大有可為,可以立即帶頭發展,事實證明了他的正確。在20世紀80年代花費在數以萬美元巨資改進視窗係統,在90年代收到了重大回報。1995年,比爾·蓋茨推出了《未來之路》一書。在書中,比爾·蓋茨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國際計算機網絡將成為今後的發展方向。他又走在了別人的前麵,領導時代的潮流。目標的最終實現,主要依賴於有效的管理,依賴於決策者英明的遠見和科學的預測。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不但是香港家喻戶曉的財經界傳奇人物,而且是世界級億萬大富豪,曾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天之驕子”。他在談及成功的要訣時說:“最重要的是要有遠見,殺雞取卵的方式是短視的作風。”

現代企業的發展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已經深深地打上了時間的烙印,對時間的有效利用漸漸成為衡量——個企業健康與否的重要尺度。在商業競爭中,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生命,尤其是最具有現代產品性質的電腦軟件更是一種時間性極強的產品,一旦落後於人,就會麵臨失敗的危險。

比爾·蓋茨在長期的實踐中,對這一點體會最深,正是憑借著這筆難得的財富,他才能總在公司的若幹重大危機關頭,采取斷然措施,搶在別人前麵,因而獲得了成功。微軟的口號是“永遠領先一步”,這一點在它與於1982年剛成立的金瑞德公司的一次爭奪戰中,表現得尤其淋漓盡致。

金瑞德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經過潛心研製,推出了一套旨在為那些不能使用電子表格的客戶提供幫助的“先驅”軟件。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毫無疑問,如果金瑞德公司成功,那麼微軟不僅白白讓出一塊陣地,而且還有其他陣地被占領的危險。

形勢異常嚴峻,蓋茨迅速作出反應。1983年9月,微軟秘密地安排了一次小型會議,把公司最高決策人物和軟件專家都集中到西雅圖的蘇克賓館,整整開了2天的“高層峰會”。在這次會議上,蓋茨宣布會議的宗旨隻有一個,那就是盡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的電子表格軟件。以趕在金瑞德公司之前占領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微軟的高級技術員們在明白了形勢的嚴峻之後,紛紛主動請纓,蓋茨在經過反複的衡量之後,決定由年輕的工程師麥克爾掛帥組建一個技術公關小組,主持這套軟件的設計。麥克爾與同仁們在技術研討會議上透徹地分析和比較了“先驅”和“耗散”計劃的優劣,議定了新的電子表格軟件的規格和應具備的特性。而蓋茨也沒有隱瞞設計這套電子表格軟件的意圖,從最後確定的名字“卓越”中,誰都能夠嗅出挑戰者的氣息。

麥克爾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分量,對於他來說,要實現比爾·蓋茨所號召的“永遠領先一步”,首先意味著要超越自我,征服自我。

但是,事情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實往往出乎人們意料。

1984年的元旦是世界計算機史上一個影響深遠的裏程碑,在這一天,蘋果公司宣布它們正式推出首台個人電腦。這台被命名為“麥金塔”的陌生來客,是以獨有的圖形“窗口”為用戶界麵的個人電腦。“麥金塔”以其更好的用戶界麵走向市場,從而向IBM個人電腦發起攻勢強烈的挑戰。

蓋茨聞風而動,立即製定相應的對策,決定放棄“卓越”軟件的設計。而此時,麥克爾和程序設計師們正在揮汗大幹、忘我工作,並且“卓越”電子表格軟件也已初見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