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商稅危機(2 / 2)

可以看出,租庸調所繳納之物,無論是米粟還是布帛,皆是實物。而商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流通媒介是貨幣。也就是說,這中建立在小農之上的賦稅製度禁錮著商業的發展,而商業的迅速發展也衝擊著這種賦稅製度。

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李世民對商業的不夠重視,和這以均田製為基礎的賦稅製度製約著商業稅的增長。

張允文揉揉腦袋,這件事情可不好辦!看李世民的這般模樣,分明就是想讓自己幫他出出主意,解決這商業稅的問題。但問題是,若是張允文就這麼將這問題說出來,定然會讓李世民勃然色變。

若想增加商業稅,要麼打壓世家,讓這些世家交足足額的稅賦,要麼便徹底的變革賦稅製度。用腳趾頭都想得到,李世民肯定會選擇前者。

所以,張允文根本便不會將後麵的那條想法說出來。

“怎樣?允文啊見過這封奏章之後,可有何想法?”李世民在旁邊宮女的服侍下,坐在榻上,看著張允文微微皺起眉頭,便笑著說道。

張允文聽得李世民的呼聲,放下手中奏章,走到李世民麵前來。

李世民指了指旁邊的一方胡凳,張允文便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陛下,依微臣看來,這商稅之時,若想增加,有兩條措施!”張允文不急不緩的說道。

李世民眼睛一亮,笑道:“朕便知道允文足智多謀,果不其然,願聞其詳!”

“這商業賦稅,世家擁其財富足有大半,而其繳納商業稅,卻是比起其餘商人要少。所以微臣的第一條建議便是大力整頓商業稅的征收。首先對於從商之人,皆需要到當地官府辦理營業證明。若是沒有辦理者,不準其經營,否則以罪論處。征收稅收之時,則是按照每家的營業額加以征收。贏利多者多納稅,贏利少者少納稅。對於遲滯納稅、瞞報贏利、未經許可而營業者,皆以罪論處,並處以十倍罰金。”張允文慢慢的說道。

一聽到這點意見,李世民不由沉吟了一下,說道:“允文啊,地方之上,世家對官府是頗有影響力的。朕估計這營業證明之事,難不倒世家,卻會難倒普通商人!另外,這營業證明一經發下去,是否就是說這些商人極其後輩皆得從商,不能另謀他業?”

張允文搖搖頭:“這營業證明一來是為了統計從商人口,便於管理,二來是為了方便征收稅賦。商人後輩,除了不得務農之外,其餘皆可去做!若是商人不想從商,需要將這營業證明交還與當地官府,注銷此證明!”

李世民點點頭,接著又問道:“既然你許其後輩從事任何職業,何獨不能務農?”

張允文笑道:“商人財力雄厚,若是讓他們涉足於農事,憑借他們的財力,買田置地,易如反掌,這樣一來,不就加劇了土地兼並了麼?陛下可別忘了,大唐人口的增長可遠遠快於土地的開發啊!”

李世民點點頭:“允文所慮甚是!呃,那麼一道措施呢?”

張允文嚴肅的說道:“新增稅種。例如設置海貿稅,凡海貿船隊出海做生意,須得依照貨物價值,按比例抽稅。從國外運進來的貨物亦是如此!”

李世民不由皺眉道:“這樣一來,那些貨物的價格不就會提上去了麼?這稅收還不是最終轉嫁給百姓了!”

張允文卻是笑道:“那從國外運出之物,就算是加了價,也是他國百姓購買,要的也是他們的銀錢。而那些運進大唐的貨物,多是貴重物品,百姓很少買得起,多是世家貴族與商人在購買。當然那些維持百姓生計與國家需要的貨物,需要將他們的價格衡定下來,讓他們不得隨意加價!”

李世民聽罷,沉默半天,還是說道:“此事依舊有些不妥!算了,朕將此事交給輔機他們商量一下,看看有什麼對策沒有!”

張允文見李世民已經下定決心,當下也不再言語。

這時候,李世民有咳嗽了兩聲,再次在宮女的扶持下躺在床榻之上。

張允文見狀,當下向李世民躬身一揖,告辭而去。

真是悲哀,明天又要回趟老家,家裏的一位身患癌症的長輩逝世了,明天出門下葬。而小半估摸著要後天才能回來!明天的章節設了定時發布。這兩天隻有每天一章,眾位見諒哈!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