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商稅危機(1 / 2)

春風從長安城吹過,吹綠了朱雀大道兩旁的楊柳,吹融了曲江之上的冰雪。曲江兩岸的小麥在春風之中開始灌漿結穗,溝通長安與洛陽的運河也化了冰,河麵更加寬闊,來往的船隻也更加多了。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在李世民的帶領之下,經過一次次戰爭,如今的大唐四麵已無敵手,可以預見,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有戰爭的發生。沒有戰爭,人口也漸漸繁衍增長,農業商業也得以長足進步。在整個朝廷中樞和地方各級的領導之下,如今的大唐實力蒸蒸日上。

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進步,與貞觀朝的吏治是分不開的。李世民對於吏治是非常重視的,貞觀初年,便大肆整頓吏治,革除冗員,當然,還有不少武德舊臣。以後,在考察官吏的時候,州縣官員皆要經他親自考察,考察其人品、才能等諸項指標。並且大力提拔年輕官吏。這些措施使得貞觀朝,乃是後麵的高宗時代,武周王朝的吏治皆是一派清明,鮮有貪汙弊案發生。

過了二月,皇宮裏傳出來一個消息,李世民病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眾大臣不由同時一愣。

要知道,李世民十六歲便上戰場廝殺,一身武藝雖然不及尉遲敬德、程咬金等武將,當也是不弱。再加上每上戰場時,又有一大堆武將保護著,所以他受傷也不多。其體魄健壯,極少生病。雖然患有風疾,但由於保養得當,每到夏日便避暑九成宮,所以也很少發作。

如今不過是初春,天氣微微轉暖,當依舊有寒風呼嘯在天地之間。而風疾多發於夏季,所以李世民所患的病症可不是什麼風疾。而是他受涼了。

沒有李世民,這朝會也沒怎麼開下去,很多事情由三省仆射,六部尚書等人在尚書省商議決定。

當張允文帶著李宇去看望李世民的時候,隻見李世民頭上搭著汗巾,臥在床榻之上,臉上露出濃濃的疲憊之色。

聽到人聲,李世民睜開眼見,隻見張允文和李宇站在麵前,當下露出一絲笑容來:“允文、汝南,你們怎麼來了?”

張允文行了一禮,笑道:“小婿聽聞陛下抱恙,特攜汝南過來看望陛下!”

李世民擺擺手:“我這又不是什麼大病,不過偶染風寒而已,過幾日便會痊愈!”說著,看了張允文一眼,“允文你來得正好,朕正好有事情找你!”

張允文拱手一揖:“請陛下吩咐!”

李宇見李世民和張允文談起正事,知趣的向李世民行了一禮,在李世民的笑容中退出了大殿。

“陛下有何事吩咐?”張允文看著床榻之上的李世民說道。

“呃,那邊幾案之上,有一封戶部的奏章,你先看看,看完了之後朕再說!”李世民指著不遠處的幾案說道。

張允文上前拿起那封奏章,翻開一看,隻見上麵記述著關於大唐稅賦問題。原來自從李世民發出重商令之後,商業發展飛快,到今年的時候,這商業稅首次超過了農業稅,從商人口大增。然而,這商業迅猛發展帶來的稅賦卻與商業的增長並不成比例。如果說商業是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上漲,那麼商業稅最多以百分之五的速度在上漲。所以這戶部度支司的郎中請求李世民增加賦稅。

張允文看罷之後,不由掩卷沉思起來。自當初李世民頒布重商令與海貿令之後,大唐商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整個大唐,形成了以山東萊州為中心,輻射整個河北的商業中心,以揚州為中心,輻射整個江南的商業區域。這兩處,皆是靠著海貿之利,吸引了大量的人、貨物和銀錢。而洛陽居天下之中,擁運河之便,水路輻射天下,北及幽燕南至揚州,西達長安,東可直通大海。洛陽為中心,輻射區域甚至包括了長安。另外,還有就是以益州為中心的商業區域和以廣州為中心的區域。益州自古富足,又少受隋末戰火波及,甚至連吐蕃的襲擾也非常的少,厚積薄發,成為天下矚目的大都會是遲早的事。而廣州則是擔負著為整個大唐南洋艦隊補給和轉運物資的職責,這同樣吸引了許多中原、江南商人遠赴嶺南,來廣州做生意。

這五大商業區域,幾乎覆蓋了大半個大唐,再加上西域絲綢之路漸漸通暢,西域諸國貨物流入長安,所以這長安的商業繁榮亦不在眾商業城鎮之下。

可是,細細一查這從商人員,便會發現,這大唐商業,亦是在世家的掌控之下。萊州有盧家、崔家、孔家等大小世家,揚州同樣有獨孤、宇文、周家等世家。這些世家的從商人數占據了大唐商戶的三分之一,但是掌控的財產金額卻是在三分之二以上。

諸多世家為謀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是沆瀣一氣共同打壓普通商家。至於隱瞞營業,少交、瞞交商稅者,多不勝舉。這便是商業稅少繳納的直接原因。另外,這以租庸調製度為核心的賦稅製度,對於商業稅亦有影響。

整個初唐時期的稅收,是建立在小農經濟之上的。這租庸調製便是能夠很好的體現這種小農經濟。每丁每年繳納粟兩石,稱為租;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為調。服徭役二十天,是為正役,國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則每丁可按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標準,交足二十天的數額以代役,這稱做庸,也叫“輸庸代役”。國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調,加役三十天,則租調全免。若出現水旱等嚴重自然災害,農作物損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損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調,損失十分之七以上,賦役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