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2 / 2)

不光光是裴寂,一大批跟著裴寂的武德老臣也都陸陸續續淡出了朝廷之外,或是被架空,或是賦閑,或是告老。貞觀二年元月間,整個朝廷中樞大臣總人數不足六百人。武德一朝的老臣,差不多十去七八。

聽到裴寂免官的消息,張允文並沒有一絲喜悅,他知道,這位老頭子的運氣很差。回到老家蒲州後不久,又有一個叫做信行的家夥在裴寂麵前說他有天命,裴寂再次受到牽連,流放靜州。到達靜州之後,遇到當地山羌作亂。而那位作亂的山羌首領也不知犯了什麼混,竟然說要劫裴寂上山,奉他為主。裴寂當時就大怒,帶領家丁仆役平息了山羌之亂。後被李世民接回長安,老死於此。

朝堂之上另一個變化就是大批貞觀新臣的出現。房玄齡當了左仆射,杜如晦當了右仆射,尚書右丞魏征守秘書監,參預朝政。“房謀杜斷”的名相之名頓時天下皆知。那些在武德、貞觀年間中進士,而鍛煉了兩年的年輕官吏被大量的提拔,在以唐儉為代表的武德老臣和以房杜、長孫為代表的貞觀新臣的帶領下,整個朝堂出現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

然而,這隻是朝廷中樞,全國上下三百多州,一千多縣裏麵仍舊有大量的老邁官吏,為了獲得新的血液,李世民在二月時下“求賢詔”,並決定於今年夏日再舉行一次科考。

雖然這種舉動有些不符合禮製,但是如今滿朝皆是李世民的近臣,再加上此舉的確符合國家利益,所以雖然有些老儒略有微詞,但是朝廷上下還是通過了李世民的決定。

此次大範圍的人事調動也影響到了張允文。張允文手下的裝備院管事閻立德,這位工部員外郎因在裝備院的這段時間表現優異,已經升為工部侍郎,不再負責裝備院了。一名叫做馮諾的新晉工部員外郎成為了新的裝備院管事。而軍事學院那邊,幾名原來的主管也被調到兵部去了,而接替他們的是一批年輕的麵孔。

至於偵察營和調查院,倒是沒有什麼人事變動。

張允文專門花了幾天的時間和新來的這位馮諾及那些年輕的軍事學院主管交談了一下,考察了他們的品行,然後再重新決定其職權範圍。

一晃之間,這二月便已經快過去了。而朝堂之上的這場新的權力分配也落下了大幕。

看到軍事學院裏一隊隊曬得黝黑的士卒,張允文忽然想到了關於組建炮兵的問題。而炮兵的最好人選,當然便是軍事學院中的學員了。想到這裏,張允文又想到了整個學院如今存在的問題,當下慢慢的坐在馬上,慢慢的往回走,同時腦海中已經開始架構新的軍事學院體係了。

陣陣寒風呼嘯中,張允文閉上書房大門,沉默的坐在書桌前。提著蘸滿墨汁的毛筆,他在一張白紙上寫道:“關於大唐軍事學院改製問題的若幹意見!”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