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學弈(1)(1 / 2)

“杜芊洛”隨虞秋柳學琴藝整整一年後……

一粉衣少女立於一片青翠挺拔的竹林之間。

少女身側的古琴前坐著一盛裝打扮的小女孩。

這少女赫然是凡陽國第一才女虞秋柳,而這盛裝打扮的小女孩自然是當今凡陽國二王爺安王杜安世之幼女千雁郡主“杜芊洛”了。

少女淺淺地笑:“千雁郡主,昨日聽您一曲《古琴吟》,簡直是天籟之聲啊!以致於直到現在,秋柳還覺餘音繞耳。郡主,您真是才女啊!”

“秋柳姐姐怎麼能這麼說呢?洛兒彈得再好,那也是秋柳姐姐您的功勞啊!今兒不是該隨秋柳姐姐您學弈了嗎?秋柳姐姐,快給洛兒講講這圍棋之道吧!”杜芊洛,呃,不是,應該說是藍沛琪吧,藍沛琪裝著淑女,柔柔地說。

虞秋柳輕笑出聲:“千雁郡主,您別急呀!您如今已琴藝精湛,天下絕無人能敵,您能講一講您覺得這撫琴還該有什麼講究嗎?”

“秋柳姐姐開口,洛兒自然不敢當悶葫蘆。隻是洛兒愚見,姐姐隻聽聽就罷了,可別真當什麼撫琴的講究就好。

古琴之樂,迷人動聽。宏亮如鍾的散音、清越透明的泛音和優美、柔和的按滑音及其在樂曲中表現出的飄灑、幽遠的特殊感覺,構成了古琴之樂的特別之處及其給人的豐富多變之感。而泛音,在樂曲表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在古琴曲中,尤為突出。一條弦在振動時,不僅全弦振動,同時也在局部地(分兩段、三段、四段……)振動。這種振動,由於分段不同所產生的振動的次數也各不相同,因而發出了許多高度不同的泛音來。古琴上十三徽的位置,就是根據泛音的特點而定的。而洛兒就要講的是秋柳姐姐未曾說過的一些泛音的講究。洛兒曾聽人說(藍沛琪:“對不住了啊沈括,誰叫我是穿越異時空,這裏沒人認識你,你隻好委身當無名氏了!”),‘所謂正聲者,如弦之有十三泛韻,此十二律自然之節也。盈丈之弦,其節亦十三;盈尺之弦,其節亦十三,故琴之為十三徽。不獨弦如此,金石亦然。’,弦上發泛音之處便是“自然之節”。如果人為地稍稍改變一下“自然之節”的位置,違反了“自然之節”的規律,就演奏不出泛音來。這便是泛音的規律,這已是不容改變的事實。

在學琴之日,洛兒已將泛音的基本特點,就其主要方麵歸納:由於泛音與按音的音高規律不同,故在一條弦同一位置上的泛音與按音也不完全相同。其中,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洛兒就先不說了,想必秋柳姐姐也早已發現。古琴的十三徽按純律構成了泛音列,而泛音則決定著樂音音質與音色的差異。例如,泛音與基音之間的遠近距離不同,其效果也不相同:泛音音高與基音距離越遠,則音越純;與基音距離越近,則音越雜。比如,定音叉所產生的泛音個數即少,而第一泛音又距基音甚遠,所以接近於純音。而泛音個數的多與少,也決定著音色的不同:泛音個數越多,該音就較為豐滿;而泛音個數越少時,該音則比較純淨。洛兒歸納的秋柳姐姐未曾說過的泛音的基本特點則有泛音對稱處音高相同:按音的音高規律是距撥弦點越近音越高,距撥弦點越遠則音越低;而泛音的規律則不同,因為它是分段振動,它的特點是對稱處音高相同。例如:琴的六徽與八徽;五徽與九徽;四徽與十徽;由於它們與中心的節點(七徽)距離都是相等的、對稱的,故音高也都是相同的。且分段相同者,其音高也相同。泛音振動時,其規律是分段越多,振動的次數越多,頻率越高,故其音也越高。

古琴泛音的演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點弦彈奏;一種是浮弦彈奏。在什麼情況下采用哪種方法,要根據樂曲的要求、泛音所在的位置等條件來定。

點弦彈奏法:即所謂‘蜻蜓點水’式的彈奏方法。其基本要領是在右手撥弦的同時,左手輕輕點弦後迅速抬起。這種彈奏方法的關鍵在於除要點準徽位外,左手點弦後抬起的時間與右手撥弦的時間,幾乎是在同一刹那間發生的。隻有這樣,才能演奏出清晰、透明的泛音。

浮弦彈奏法:是在速度較快、幾個泛音又是在不同弦的同一徽位彈奏時,才用這種方法。由於速度變化較快,如用點弦彈奏,勢必要減慢速度,影響整體感覺。所以必須用浮弦彈奏。浮弦彈奏法,是左手中指(或無名、食指)浮在弦上,與弦保持到最小的距離,右手滾拂,使弦振動時觸及指上而產生泛音。使用這種方法,必須注意掌握左指與弦的距離同右手滾拂的力度相適應,才能奏出最佳泛音效果。在琴曲中,同一徽位的泛音在七條弦上做一拍演奏時,常常使用這種方法。也就是琴人們常說的“一線穿珠般的滾拂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