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肥胖的大腦(2 / 3)

“致胖基因”絕非隻有一個,根據現有研究,導致人類出現過度肥胖的基因大致有5到6個。

當屬於啤酒愛好者的夏天過去時,“啤酒肚”卻沒有隨著消失,作為人體脂肪堆積中最頑固的一分子,肚子上的贅肉很難被甩掉。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認為愛喝啤酒是導致出現啤酒肚的原因,一些奧地利男士被戲謔為長了“格瑟爾肌肉”,“格瑟爾”是一種啤酒的名字,而浪漫的法國人則竟然更加直接,他們把肚子上的這一大坨脂肪稱呼為“克羅南堡啤酒肚”,因為他們喜歡飲用克羅南堡牌啤酒。然而,一份科學研究報告說,喝啤酒不會直接導致“啤酒肚”的產生。事實上,是基因決定了脂肪在人體不同部位的堆積。看來,啤酒肚是天生的。

來自德國和瑞典的研究人員對7876名男性和12749名女性進行了平均長達8年半的跟蹤研究。起初,受測者的體重、腰圍和臀圍信息被記錄下來,在隨後的8年半時間裏,他們被要求自己定時測量並記下身材數據。在綜合了疾病、更年期、節食和吸煙等影響因素之後的數據分析的最後結果是:在一天之內,男性每喝1000ml啤酒,腰圍增長的幾率比很少喝酒的人增加17%,但腰圍不是唯一增加的地方,男人們的體重和臀圍也毫無幸免地加了碼。在女性方麵,少量飲酒的女性腰圍增長的可能性也隻比戒酒女性高了0.88%,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就整體而言,喝啤酒會增加腰圍和臀圍,但變胖的部位不隻是針對腹部。因為一杯啤酒的熱量隻有200卡路裏,而同樣體積的葡萄酒含有近400卡路裏。這個研究佐證了2006年波士頓喬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羅納德·卡恩(Ronald Kahn)博士的研究,他的研究小組當年就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撰文稱,他們發現了控製人體長胖部位的基因。

就像女性肥胖從臀部開始一樣,男性的脂肪大部分儲存於腹部,德國聯邦營養醫學會的研究也表明,脂肪的集中堆積有可能是遺傳基因在作怪,但每個男人的基因不同,引發“啤酒肚”的可能性也不同。一般來說,年紀輕輕就有“啤酒肚”,往往是因為營養過剩;而對於中年人而言,睡眠質量則是主因。隨著年齡增長,男性深睡眠時間減少,由於睡眠質量差,激素的分泌會隨之減少,激素的缺乏使體內脂肪增加並聚集於腹部,而且年紀越大影響越明顯。

倘若單論肥胖和基因的話,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都有貢獻。美國科學家定名了一種叫“油脂”的基因,它的數量多少決定了人體是否更容易發胖,其作用是負責管理人體脂肪的存儲與燃燒過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揭示,位於人體第10號染色體上的GAD2基因能夠加速大腦中伽馬丁胺酪酸(Gamma~amionbutyric~acid,簡稱GABA)的生成,而伽馬丁胺酪酸能夠刺激人的食欲,使人食量過剩,進而產生脂肪堆積。

突破肥胖的基因網

一般來說,男性的體內有大約300億個脂肪細胞,隨著年齡增長,這些細胞就會增重。因此,幾乎每一個男人在30歲以後,體重都要增加。再加上他的基因、激素和減慢了的新陳代謝都會對他的腹部產生影響,於是終於長出了啤酒肚。帶著個球樣的啤酒肚不僅影響個人形象,而且還暗藏著對健康的殺機。卡恩博士說,啤酒肚會抑製胰島素的分泌,而胰島素是控製血糖的主要激素,分泌不正常容易形成糖尿病。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腹部肥胖很可能成為影響健康最危險的殺手之一,目前已證明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栓塞等15種以上導致死亡的疾病與腹部肥胖有直接關係。

有研究表明,挺著“啤酒肚”的男性患高血壓的概率,是其他男性的8倍;而患冠心病的概率也是常人的5倍;得糖尿病的概率是常人的7倍;腦溢血和腦梗塞等疾病在“啤酒肚”男性中也是很常見的。

既然基因在控製著人體發胖的部位,是否可以通過改變基因來拒絕肥胖?理論上是可行的。

劍橋大學的科研人員

曾與史密斯克蘭·比徹姆(SmithKline Beecham)公司合作,把一種名為UCP3的人類基因(該基因的作用是調節脂肪)轉移到老鼠身上,結果發現,試驗鼠食量增加了15%—45%,但體內脂肪卻減少了44%—57%,而且未發現任何副作用,老鼠體內胰島素的作用變得更有效了,血液中的膽固醇也減少了70%。

但現實更為複雜。來自美國默克研究實驗室的消息說,導致身體肥胖的是一個基因網,簡單的基因測試並不能檢查出來,所以“對基因下藥”治療肥胖,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卡恩博士也強調,控製基因隻對脂肪形成有影響而不對身體其他部位造成危害同樣具有挑戰性。

吃掉肥胖

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過,“戒煙最容易了,我已經戒了100次了”,於是我們或許會說:“戒零食最容易了,我已經戒了100次了。”

想瘦卻又無法抗拒零食對你的誘惑,怎麼辦?其實隻要你挑選那些能讓你的嘴忙碌而又不會增加體重的食品,並學會合理吃零食就可以了。首先,從了解“三大零食誤區”開始。

第一誤區:果凍是一種富含營養的零食

雖然果凍中沒有脂肪,並含有一些“水溶性膳食纖維”,少量吃些並沒有壞處,也不會讓你發胖。也許自製的果凍可以做到“營養豐富”,但市場上銷售的果凍肯定不會。一般情況下,買來的果凍基本成份是一種不能為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卡拉膠(Carrageenan,最初起源於愛爾蘭南部的卡拉根郡),並且基本不含果汁,它的甜味來源是精製糖,而香味則來自人工香精。所以多吃果凍不但不能補充營養,甚至會妨礙某些營養素的吸收。

不看不知道

卡拉膠

卡拉膠(也稱鹿角菜膠或鹿角藻膠)是從紅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植物膠,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化學工業及生化、醫學研究等領域中。卡拉膠具有形成親水膠體,凝膠、增稠、乳化、威膜、穩定分散等特性,因而被廣泛應用於乳製品、冰淇淋、果汁飲料、麵包、水凝膠(水果凍)、肉食品、調味品、罐頭食品等方麵。可調配成果凍粉、軟糖粉、布丁粉、愛玉粉、西式火腿調配粉等。其獨特性能是不能被其它樹脂所代替,使得卡拉膠工業迅速發展,現在世界卡拉膠的年總產量已遠遠超過瓊脂的產量。

卡拉膠的水溶性很好,在70度開始溶解,80度則完全溶解。幹的粉狀卡拉膠很穩定,長期放置不會很快水解,比果膠或褐藻膠等糖的穩定性好得多。卡拉膠在中性和堿性溶液中也很穩定,即使加熱也不水解。由於卡拉膠的諸多物理化學特性,令人滿意的彈性,透明度及溶解性能擴展了卡拉膠的應用範圍;安全無毒的特性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UECFA)所確認。

第二誤區:常吃果脯、蜜餞可以代替新鮮水果

在果脯、蜜餞這些食品的加工過程中,水果所含的維生素C已經基本被完全破壞了,而加工中所用的白砂糖純度也可達99.9%以上,如此之純的糖中除了大量熱能之外,幾乎沒有其它營養,而食用這樣多的糖,除了會讓身體發胖,還會導致維生素B和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有些果脯等食品中可能還含有防腐劑,經常食用會影響健康。

或許我們會覺得,食用含鹽較多的話梅等食品比蜜餞安全,恐怕非也,因為這些零食含鹽量過高,如果長期攝入大量的鹽分會誘發高血壓,如此一來也是得不償失。

第三誤區:肉幹的營養豐富,可以多吃

魚幹和肉幹是經過幹燥而成的食品,水分含量低,而其中的營養物質得到濃縮,的確是補充蛋白質的好食品。但同時肉幹也是一種高熱量的食物,大量食用和吃肉沒什麼分別,尤其是那種味道鮮美、質感較軟多汁的肉幹,其脂肪含量更高。大量食用肉幹、魚幹除了對減肥不利之外,它們所含的蛋白質一旦超過了人體的利用能力,還可能導致形成致癌物質,威脅到你的健康。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哪些零食是可以稍稍“肆無忌憚”的。

吃不胖的零食一:提子

提子含豐富維他命C及E,為皮膚提供抗氧化保護,有效對抗遊離基,減輕皮膚受外來環境的侵襲。提子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果品,特別是含糖類很高,因此容易產生內熱,所以陰虛內熱,津液虧損,便秘者不宜食。

吃不胖的零食二:西梅

西梅,據說是最完美的零食,它除了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素和各種微量元素外,還保留了鮮果中除維C之外的全部營養,集聚美容、減肥、保健之功效,而且本身的熱量也是很低的。

吃不胖的零食三:海苔

一般來說海裏的東西脂肪、膽固醇含量都不是很高,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人類需要的營養都很豐富,海苔自然也是一樣,熱量低、纖維高,並且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族。

吃不胖的零食四:餅幹、麵包和蛋糕

用麵粉、糖和少量的油製作的,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是維生素B1重要來源。如果清晨匆匆趕來上班,沒顧上吃早餐,就應該選擇這類食品,因為它們能為大腦細胞提供能量,使人聰明,提高工作效率。

吃不胖的零食五:水果

經常吃不同種類的水果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治療便秘,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如果三頓正餐已吃了足量主食,休息時不妨吃個水果,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

吃不胖的零食六:奶類製品

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鈣、比例合適的氨基酸等。酸奶不但營養豐富,還易於消化吸收,尤其適合乳糖不耐受者。每天喝一些牛奶或酸奶,可以獲得豐富的蛋白質和鈣。

不看不知道

偉大的超級胖媽

英國北約克郡裏德卡市31歲母親斯蒂芬妮·布吉斯(Stephanie Burgess)自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就患上了“產後抑鬱症”(也叫產後憂鬱症,是婦女在生產孩子之後由於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鬱症,症狀有緊張、疑慮、內疚、恐懼等,極少數嚴重的會有絕望、離家出走、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因為經常通過狂吃食品來尋求安慰,因此導致她的體重猛增到了152公斤。接踵而來的是堆積成山的健康問題,甚至連爬樓梯都會令斯蒂芬妮感到十分困難,她一度擔心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因心髒衰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