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的許多電視觀眾了解到了瑞典的一位白癡學者,卡萊爾。歐洲最負盛名的12位學者和數學家聯合對他進行了一次考試。擬出的題目是:共有64個木箱,如果在第一個木箱中放入一粒小麥,而在其後每一個木箱中放入兩倍於前一箱的小麥,到了最後一個箱子,應該有多少粒小麥,答案是18446734073709551616粒。即使是這些學貫五車的學者們,這樣一個龐大的數字是他們合力做了長時間的演算和核實才拿出來的,出乎所有學者們的預料的是,僅僅30秒鍾之後,卡萊爾算出了那個正確的數字,令在座的所有學者瞠目結舌。
科學家們對這些智商低下的人會在某些方麵有“學者”的才智眾說紛紜。1980年,美國加州克拉夫頓丘學院的心理學家約翰·布林克(John Brink)發表了一項戲劇性的報告,對於“左腦半球的變化可能引發白癡學者的重要性”,提供了更多可信的證據。我們前麵已經提過了,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各司其職。左半球主管語言、數字以及概念、分析等邏輯功能,而右半球則分管音樂、繪畫、空間幾何以及想象和綜合等功能。不少研究報告認為,一部分典型的白癡學者技能與大腦右半球功能有關。他描述了一位正常的九歲男孩,在一顆子彈破壞了他的左腦半球,造成聾、啞及右半身麻痹的意外之後,出現了不尋常的“學者”技能。他能夠修理多段變速的自行車,以及設計新玩意兒。這個男孩還是用未受損的大腦半球來推測,即左半球受損後導致右大腦半球占優勢。隨後,納蒂阿·哈薩(Nadia Hasan)等人的研究中也重複了布林克的這一發現。並認為藝術形象的形成和整體性、空間感、節奏感等方麵,主要是右腦起作用的,是右腦功能導致了藝術創造性的產生。
近年來,出現了更多支持“左腦半球假說”的資料。1998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布魯斯·米勒(Bruce Miller)博士檢視了5位患有額顳葉失智(FTD)的老年病人(這是一種早衰性的失智毛病),他們在出現失智及病情逐漸惡化的過程中,發展出藝術的才能來:他們能夠製作精細的藝術品、繪出優美的畫作。以“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檢查後發現,這些人的腦部傷害的主要就是在左側。
“白癡學者”現象已經被提出一百多年了,人類對此領域的研究不能說沒有進展。許多學說與假設被提出,每一種似乎都有其道理,但又都無法窮盡一些謎底。即使是已經研究這個謎有100多年曆史的西方國家,新聞媒介報道此類現象時仍以奇聞秩事的形式出現。而對於研究此類現象最多的醫學界,也同樣是一個一直試圖解開,卻一直未能真正解開的謎。
這個最後謎底的揭示,無疑可使人類更加貼切地認識自身,甚至有利於幫助人類從中獲得某種進化的契機。
智商與情商
我們的所有感覺都會進入大腦,在大腦中我們的感性部分和理性部分之間存在著體驗情緒的地方——“邊緣係統(limbic system)”。生物電信號經過腦邊緣係統時會在它抵達大腦前部之前產生對事件的情緒反應,使得“理性”與“感性”兩個區域不斷進行溝通,這個溝通的過程就是情商的物質根源。
不看不知道
什麼是邊緣係統
邊緣係統是高等脊椎動物中樞神經係統中由古皮層、舊皮層演化成的大腦組織以及和這些組織有密切聯係的神經結構和核團的總稱。主要包括海馬、隔、杏仁等腦區。邊緣係統的主要部分環繞大腦兩半球內側形成一個閉合的環,故此得名。邊緣係統內部互相連接,與神經係統其他部分也有廣泛的聯係,它參與了感覺、內髒活動的調節並與情緒、行為、學習和記憶等心理活動密切相關。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又稱情緒智力,即認識管理自己情緒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通常用情緒商數來表示,涵蓋了一個人的自製力、熱情、毅力、自我驅動力等,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情商主要表現了人在情緒、情感、意誌、耐受挫折等方麵的品質。以往認為,一個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現在,心理學家們則普遍認為,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情商水平的高低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有時其作用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首先,需要認識自身的情緒,因為隻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其次,要能夠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即能調控自己;第三,是懂得自我激勵,這將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第四,是在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上認知他人的情緒;最後,就是人際關係的管理,即領導和管理能力。
個體的情商水平可以根據個人的綜合表現進行判斷,高情商水平的人一般都會具有如下的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豐富,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此外,相關專家還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科學家發現,如果大腦控製情緒的部分(邊緣係統)受到損傷,雖然仍擁有清晰和符合邏輯的推理和思維,但所做出的決定都可能會變得非常低級。因為,當大腦的思維部分與情感相分離時,大腦是不能正常工作的。個體在做出正確的舉動時,是綜合運用了大腦情感和邏輯兩個部分,而一個高情商的人恰恰就是能夠綜合利用大腦中的各個部位的,並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此的。於是,智商高的人適合從事科學研究,而情商高的人更加適合從事經商或從政。
縱觀古今中外,大凡成就一番事業者,不但智商可能高人一籌,而且在情商方麵似乎也保有優勢。據研究表明,情商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情感、人際關係等,而且可以讓智商發揮更大的效應。因此,想成大事者,在才智過人的同時,礪煉“情智”顯得非常重要。惟有如此,才能順應時代和潮流,成為有用之才,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智商雖然是成功的極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更多的還是我們的性格、世界觀、價值觀、耐心、信心、毅力、情緒以及情感等品質。有的人雖然很聰明,但是性格孤僻,不合群,不宜合作,難於與周圍的人溝通。有的專家,智商特別高,做課題也可能是一把好手,但是他們與人合作方麵不盡人意,對人苛刻挑剔,不能寬容人,人們對其也隻能敬而遠之,到後來成為孤家寡人,帶科研團隊也不會成功。但是也有不少人,智力雖然不太出眾,但後來卻幹成了大事業,取得了大成功。
美國有位記者後來改行做企業管理,有一次他在同學會上就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當時班上讀書成績平平的,反而獲得了成功,而當時成績好的,智商高的,後來有不少人到了社會後,反而成就甚微。通過對其他班級調查,幾乎也是如此,於是這個美國人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一個人的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智商誠可貴,情商價更高”。
不看不知道
微軟老總的高情商
作為智商天才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情商其實也很高,而且他是把情商和智商很好地結合起來。
很多年前,“Windows”還不存在,蓋茨去請一位軟件高手加盟微軟,那位高手一直不予理睬,最後因為禁不住對方的“軟磨硬泡”才勉強同意見上一麵。在這難得的“第一麵”上,高手毫無掩飾地譏笑蓋茨,並表示“從來沒見過比微軟做得更爛的操作係統”。然而蓋茨並沒有表示出絲毫的惱怒,而是誠懇地說:“正是因為我們做得不好,所以才需要您的加盟。”於是,那位高手就這樣被謙虛的蓋茨拉進了微軟的陣營,成為了“Windows”的負責人,並開發出了當今世界上最普遍的操作係統。
情商培訓的方法很多,簡單地說,可以概括出七點。
第一,訓練情緒、情感的穩定性,不要大起大落,不要喜怒無常。順境的時候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逆境的時候不要垂頭喪氣,消極萎靡;遭受打擊的時候要泰然處之,自如應付。
第二,克服緊張情緒。當我們緊張的時候,往往會慌了陣腳,腦子一亂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了。所以,克服緊張的情緒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呼吸節奏的調整來克服緊張的情緒,當我們緊張的時候不僅僅體驗到意識上的緊張,也會體驗到來自生理上的緊張,比如心跳加速、麵部緊繃等。這時通過做深呼吸可以消除生理上緊張帶來的疲憊感,也可以使我們穩定一下自己的情緒,達到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調整的目的。
第三,避免急躁情緒。犯有急躁情緒者,一遇事往往不慎重地付之行動,結果事與願違,接著陷入灰心喪氣之中。做事前不妨多想一下,要做重大的決定可以定個書麵計劃,慢開口,後動手,三思而後行。
控製情緒爆發有很多策略,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注意你的心律,它是衡量情緒的精確尺子。當我們的心跳超過每分鍾100次以上時,就有必要整頓一下情緒了。因為在這種速率下,身體分泌出比平時多得多的腎上腺素,這將導致我們失去理智,變得好鬥起來。
第四,擺脫消極情緒。培養自己的積極情緒,熱情的心態,開放的心態,成就感的心態,自己找樂子。
第五,合理的宣泄。當情緒發作時,人的體內將會產生一股能量,這時就需要借助情緒的發泄來加以釋放,否則積聚起來,將有害身心。
第六,學會放鬆。要富有幽默感,幽默特別能夠減輕精神、心理上的壓力。
第七,顧及他人的情緒。人是靠溝通生存的動物,和他人相處時,要注意顧及對方的情緒,這樣才能夠看到自己以外的世界。
第八,營造良好的情緒環境。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公司,好的情緒環境是培養訓練出來的,雖然是一種無形的訓練,無聲的培養,但卻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