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公司都會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或者企業口號,你要留心觀察和琢磨這些地方,這往往是企業的意誌、性格、思想和欲望的直接表白。
——如果有可能,你可以查閱一下公司的宣傳資料或者內部刊物,了解它的曆史,同樣重要的是這種曆史是以何種傾向寫成的。對於任何公司來說,宣傳冊上所流露出的態度和信息都是它所提倡,或者希望的主流價值觀。你以此來判斷這種價值觀是否適合自己的發展。
——另外,如果可能的話,你還要了解這家公司在曆史上都經曆了哪些挫折和教訓,由此提倡什麼,或者排斥什麼?你要將這些原則牢記在。並且引以為戒。
——還有一點很容易為人們所忽視,但同樣非常重要:你要觀察人情,留心員工之間的隻言片語。這些細碎之處,才往往容易流露出一個公司真正的理念和文化。
鎖定擇業的目標21世紀,全球進入完全競爭的時代,未來的職場競爭更冷酷、無情——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樣一來,無論在職者或準備就業的人,唯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觀念和行為,才能永遠在職場中取得競爭的優勢。
在人的一生中,每時每刻都存在著選擇。可以說,人生中最愉快的莫過於選擇,最痛苦的也莫過於選擇;成功是選擇的成功,失敗是選擇的失敗。選擇職業也是一樣。
有這樣一則寓言:在幹枯的草原上,一頭小毛驢正艱辛地尋找著青草,它已經好幾天沒有吃到食物了。突然,好運降臨了,在它左右兩邊各出現了一堆青草。這兩堆草都是綠油油的,與小毛驢的距離也都相差無幾。小毛驢對此犯了難,先吃這一堆還是先吃那一堆呢?在猶豫不決中,小毛驢被活活餓死了。
死在兩堆青草中間的小毛驢無疑是在告誡我們,不懂得選擇,不會取舍,隻能眼睜睜地“餓死”。如果小毛驢立刻抉擇,去吃其中的一堆青草,它決不會餓死。如果小毛驢能明確自己隻是想吃草,活下去,就沒有必要在兩堆草之間猶豫不決,隻需走到左邊或右邊,就可以讓自己的機體充滿生存的能量。
在選擇職業中最容易出現這種猶豫不決的心態,盡管人人都說無法容忍遲疑不決。猶豫是思想和意誌的搖擺。猶豫是思想和意誌的搖擺。猶豫愈久,就愈消失時機,消失你的意誌……年青人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更應學會選擇;猶豫不決,輕者讓你失去一次機會,重者甚至可以讓你的生命失去意義。成功者,都是在求職過程中會選擇的人。通過對上千名哈佛畢業生跟蹤調查發現,大部分擇業失敗者都出現“毛驢的猶豫”現象。
而且對求職失敗者調查發現,很多人之所以猶豫不決,不懂得選擇,主要是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正如氧氣之於生命,選擇職業生涯的目標也是絕對必要的。如果沒有氧氣,沒有人能夠生存;如果沒有職業目標,將會失去選擇職業的能力和意識。
一天,兩個孩子走進深山,發現了兩隻小狼,就想抱回家。可是,他們也非常清楚,老狼就在附近。經過片刻考慮,他倆各抱一隻小狼爬上兩棵大樹,兩樹之間大約相距幾十米遠。
兩個小孩在樹上準備妥當之後,一個孩子使勁掐小狼耳朵,痛得小狼嗥叫連天,老狼聞聲奔來,氣急敗壞地在樹下亂抓亂咬。另一棵樹上的孩子見老狼在同伴的樹下發狂,於是狠狠地擰小狼的腿。這隻小狼也連聲嗷叫,老狼又向這棵樹撲來。就這樣,老狼在兩樹之間不停地跑來跑去,最後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