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與惡僧談禪(1 / 2)

劉垂安之父劉大賜原是邊陲一裨將,因罪貶謫在此地,數年不得進遷。去年派人清理淵湖時偶得一柄古劍。這讓他原本暗淡的前途又出現了光明。

既然盛唐國最重劍修,那麼每個劍修當然都對名劍愛之深刻。

對於他們來,絕好的寶劍能加修為,同時也是身份的象征。

若有一柄寶劍獻給上級,官複原職還不是事一樁?自來到棲鳳縣,劉大賜就四處訪求名劍,以作進身之階。上不負有心人,如今終於如願以償。

然而,這柄劍卻打不開,身邊幕僚也個個束手無策。不得已他才遍請劍修名流,博學鴻儒,鑄劍師相劍師,舉行相劍大會。

而他此舉還有深意。

劉垂安已經十五歲,十六歲未打通“玄竅”,那麼他的修行之路也到了盡頭。此時借助“相劍大會”請那些名流劍仙,一定有六品武夫之境上的高人,到時候多出重金,自然有人替兒子打通“玄竅”。

此是一舉雙得。

“相劍大會”是難得的盛事,整個縣城百姓誰也不願意錯過。尤其是那些對修行存有期望的人,更是趨之若鶩。

卓藏鋒穿了一件新衣,背負木匣。長弓掛在木匣一側,箭囊中裝了三十支飛羽。

老道士做俗家打扮,神情低落,一言不,隻顧低了頭走路。

大會定在閣樓,此時路上人潮洶湧,摩肩接踵。

兩人隨著人流而行,大家隻顧趕路,倒也沒人注意這一老一少。

閣樓建在縣城西北,雄臨淵湖,雕梁畫棟,華麗雄偉。

相傳湖中曾有蛟龍飛升,人們建樓以作紀念。

樓下重兵把守,早聚集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樓前青石階上八名手握長槍的士兵,兵甲生輝,阻攔閑人進入樓內。

卓藏鋒看了一眼周圍的人,然後沉下心,望向閣樓頂。

樓高三層,他看到樓上歡宴剛起,有一個身著袈裟的僧人在高聲吟誦,不時傳來陣陣歡呼。

他拉著老道士擠過人群,一名兵士揮出長槍攔住,連聲嗬斥。

許多人看到一老一少,都露出訝異的神情。

老道士在此地還算熟人,很多上了年歲的人都認識。此刻他穿了一件灰色單衣,身旁跟著一個麵目清秀,背負長匣的少年。

不是他燒了道觀逃了嗎?又怎地不著道袍,難道竟然還俗了?

他還俗倒也罷了,竟然還有膽量來到這裏?

還有,這少年身後的木匣又是做什麼?

劍修負劍為常態,而這個少年算什麼?

標新立異,以引起權門豪貴的矚目,博一時功名?

兩人的出現引陣陣議論。

看那些軍士長槍橫擋,阻擋百姓進入,卓藏鋒有些氣憤。

他大聲道:“閣樓是百姓出資所建,為何不讓大家上樓?”

聽到有人用質問的語氣跟自己話,士兵忍不住罵道:“你這個毛孩子,再不滾開!軍爺我打折你的狗腿!”

這些軍卒平時仗著劉大賜撐腰,在石渠鎮是作惡多端,打人罵人尋常事,殺人越貨又何妨!膽敢頂撞他們的百姓,輕則掌嘴,重則一頓馬鞭打殘。

卓藏鋒毫無畏懼,挺身而起,一隻手攥住士兵手裏的槍把,大聲道:“你憑什麼不讓我進去?”

士兵一愣,感覺這個少年力道不是很強,頓時知道他不是修行者,哈哈大笑道:“你以為誰都可以上樓?樓上盡是劍修高人,你們這些烏合之眾也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