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欲加之罪與處心積慮(1 / 2)

數日後,終於放晴,陽光照在厚厚的積雪上,出刺目的金光。

卓藏鋒站在一處山崖上,雙腳踩著滑溜的冰雪,手握強弓對準長空。

太陽射出萬道金芒,他的瞳孔中反射著那璀璨的色彩,顯得神采奕奕,盡管眼眶酸澀,也強自忍著。他要迎著奪目的光線看清楚太陽的輪廓。

弓開如滿月,保持一個姿勢不動,鍛煉手指與臂膀的力量。身上逐漸滲出汗水,但是絕不顫抖。費盡心力隻求一個穩字。

腳下萬丈深淵,是為了訓練膽量,訓練隨機應變的本領。

每都重複著這個簡單的動作,若不是身材單薄,真讓人會錯以為是一尊開弓射日的石像。

許多次,有鳥兒落在肩頭,有蒼鷹在頭頂盤旋。他咬牙苦撐,眼睛瞪得銅鈴一般大。

深山無人處,他依舊遵守著約定,輕輕放下木匣,念起口訣。

盡管還會一如既往地昏睡,但是醒來往往會感覺神清氣爽。

試著打坐調息,感悟地元氣,然而目力所及四周元氣靉靆,凝聚如雲,但是卻不能吸收一絲一毫。

真是咄咄怪事!我可以看到地間的元氣運轉,為何卻無法吸收?

若是修煉方法不對,這呼吸吐納,下間的修行之人都以此為基礎,早已奉為經典,並非什麼神功秘籍。難道是因為自己沒有打通“玄竅”?

開通“玄竅”有兩種方法。第一種稱之為“外通”,就是指利用材地寶,丹藥聖水加固筋骨經脈,以六品武夫境之上的修行者用本身玄勁通關。

第二種稱為“內通”,就是修行者本人自動感悟元氣,於自然狀態通關。

相對而言,行“外通”之法的修行者,對個人財富地位有極大的要求,普通子弟不能望其項背;而行“內通”之法的修行者顯然更需要賦,以及對修煉的刻苦。

十六歲不能打通“玄竅”,基本就決定了終生隻能做一名普通的武夫,無法達到更深的修行境界。

想著自己還有二年就滿十六歲,老怪物也不知死哪兒去了,如果箭術也算武技,眼下能夠自保的隻能靠這一篇《秘傳射法指決》。

經過這段時間苦練,他的目力變得敏銳無比,百步之外開弓,從無不中。

他能看到狂風中飛舞的塵埃,能看到腳下雪水消融時的細微變化;能把一隻飛鳥看成一隻碩大的老鷹,也能分清百丈之外鬆林中是鬆針墜落還是積雪融化。

此時他並不清楚,如果他的修為在九品武夫境,隨手一箭就會讓那些同境界的高手手忙腳亂。

他隻是憋著一股氣,一次次拉動強弓。

一息三箭,一息五箭。

在一個呼吸間他可以出五支羽箭,而且百百中。當然,這還隻是一次搭一直箭的情況下,不能算他的連珠箭射法。

控弦的手指磨破了皮,血跡在弦上風幹,再震落到地上,手指起了厚厚的老繭,那種疼痛的感覺刻骨銘心。

有時候想到老怪物違期,就是一肚子火氣,把木匣豎起來當做老怪物出氣,一箭一箭射去。

“叮叮當當”金光四射,鋒利的箭簇遇到木匣迅疾彈開,羽箭飛墜,箭頭早已折斷。

但可氣是木匣上連點滴痕跡也沒有,即使雨滴落在地上都會留下印記,何況鋒利的箭矢?這不由讓他更是火大。

然而就是這樣,他既無法打開木匣,也無法損傷其毫。

練箭期間,又偷偷去過兩次縣城,除了帶回來吃穿用度之物,還帶回來一張墨跡未幹的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