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教學相長—星雲大師談教與學(2)(2 / 3)

【星雲開示】

人生有哪些事是不能代替的呢?

一、爬山走路不能代替。

二、吃喝拉屎不能代替。

三、生老病死不能代替。

四、因果業報不能代替。

五、讓人接受不能代替。

六、思想意識不能代替。

七、憂悲苦惱不能代替。

八、進步成長不能代替。

言傳身教,如春風化雨

【智慧分享】

如水入江海,土化大地,真正的教化都是一種無聲的滋養與培育。就像再多耳提麵命的教育,都不如言傳身教所能給予的智慧、堅韌與勇氣。

【人生道場】

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誨、警醒,同時也是一種感染。真正的育人之道,不僅要有語言的點化和開示,也要有行動上的感化和啟發。有時候,語言的力量是微薄有限的,在行動中真正表現出高遠的境界與修為,才會讓孩子在無形中受到體悟到智慧的真諦。在教育之道中有一則“言傳身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後麵,哭哭啼啼地鬧著也要去。她就哄孩子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妻子剛從集市回來,曾子就準備殺豬。妻子製止他說:“我隻不過是和小孩子說著玩罷了,你怎麼當真了呢?”曾子說:“和小孩子是不能隨便開玩笑的。他們沒有分辨的能力,都是效仿著父母的樣子做事,聽父母的指教成人的。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學騙人啊!做母親的欺騙孩子,孩子也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辦法呀!”說完,他就把豬殺了。

曾子的故事流傳至今,雖也有很多人嘲笑他的刻板,但更多的還是讚賞。星雲大師曾在提到這個故事時總結說,“教育兒女,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語、態度和方法,要慈嚴並施,耐心誘導”。換句話說:身教勝於言教。說一套做一套的話,就很難再孩子的麵前樹立良好的威信。這一點就連佛陀度人也不例外,他經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度脫苦海中的芸芸眾生。

佛陀降生於古印度,成道後,四處遊化,闡示著人生的真理,廣說佛法之要,教化了無數的弟子。他就像是慈父,也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這一天,佛陀親自巡視弟子的房間,看見一位比丘躺在床上,於是問道:“你的身體是否安好、心中是否有煩惱?”這位比丘很想向世尊恭敬地禮拜,於是努力地想撐起身子,但是因為疲憊不堪,所以根本無法起身。世尊見狀,慈憫地來到比丘身旁慰問:“你怎麼病得這麼重,卻無人照顧呢?”比丘說:“出家至今,我生性懶散,看見病人也不曾細心照料、關懷他人,所以自己生病了,也就沒有人願意前來關心,我真是感到慚愧啊!”

佛陀聽完後,便親自清理比丘的排泄穢物,把比丘的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這時帝釋天看到佛陀的慈心,也前來用水洗浴比丘的身體,而佛也以手輕輕地撫摸比丘。頓時,比丘身心安穩、全身舒暢,一切苦痛頓時化為清涼。

佛陀這時對比丘說:“您出家至今甚為放逸,不知勤修出離生死、解脫煩惱,所以才會身染疾苦,希望你從今天起,要精進用功。”當比丘聽完後,便至誠地向佛陀頂禮懺悔:“佛啊!承蒙您的探望與庇佑,如果不是佛光普耀、慈悲攝受,恐怕弟子早已身亡,輪回六道了。弟子從今日起,一定會發大心,上求佛道、普度群迷。”比丘因為知道真心懺悔並且精勤辦道,後來即得證阿羅漢果。

佛陀不畏勞苦、不避汙穢的行為感動了比丘,讓他從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向佛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敦促著他修成了正果。

杜甫有詩《春夜喜雨》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正是對教育之大道的最佳表達。真正和諧有效的教育,必定是以“以身作則”的觀念為基點的,它不會是某種觀念、知識、想法的強製傳達,也不是讓被教育者鑽入一個設定好的框架,而是以自身的行動感染人、鼓舞人、啟發人,讓被教育者發現自己、完成自己、發展自己。

最偉大的教育,是無聲的,它的力量就像杜甫詩中的春雨,潤澤萬物,細致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