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而他囊螢讀書的故事也成為千古美談。
學習本就是一件苦差事,“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來冬又至,收拾書包過新年。”這首流傳已久的打油詩念起來朗朗上口、節奏分明,一直被不肯用功的讀書郎當做懶惰的借口。可是,在古代諸多刻苦求學的聖賢麵前,那引起懶漢們難道不會覺得羞愧嗎?
有人說:“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裏,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在枕下,床頭擺幾本可讀之書,華燈初上之時,取一本好書,斟半杯清茶,慢慢研讀,細細品茗,做一個真正快樂的書海泛舟之人。
在漫漫的人生中,若能有書相伴,不失為一種最大的幸福!
【星雲開示】
公路、天空是我的床鋪,汽車、飛機是我的餐廳,一本書和膝蓋是我的書桌,一支筆是我所有的動力。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任務
【智慧分享】
人立於世,應該學習的事情很多。學習遊刃有餘的處世技巧,學習賴以生活的生存技能,學習謙卑有節的交往禮儀,學習滋養身心的知識。有些學習是人生某個階段所不可缺少的,還有一些,卻是相伴終生、沒有止境的。
比如,做人。
【人生道場】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情,除非埋入黃土,否則是沒有辦法畢業的。
人生苦短卻又坎坷殘酷。與其將自己放逐於無際的黑暗中,不如靜下心來,平平淡淡、踏踏實實地做人。一個人的學識也許尚在其次,但人品卻決定著他做人的格局和生活的格調。
良寬禪師終生修行修禪,從來沒有懈怠過一天,他的品行遠近聞名,人人敬佩。
但他年老的時候,家鄉傳來一則消息,說禪師的外甥不務正業,吃喝嫖賭,五毒俱全,快要傾家蕩產了,而且經常危害鄉裏,家鄉父老都希望這位禪師舅舅能大發慈悲,救救外甥,勸他回頭,重新做人。
良寬禪師聽到消息後大感驚訝,他雖然很多年沒有見過這個外甥,但卻知道這個外甥自幼苦讀,學識頗深,不知緣何卻沒有在書本中學到些許做人的道理。
禪師不辭辛勞,立即往家鄉趕。他風雨兼程,走了半個月的時間,終於回到了家鄉。這位外甥久聞舅舅的大名,心想以後可以在狐朋狗友麵前吹噓一番了,因此也非常高興,並且特意留舅舅過夜。
家人也很高興,心想禪師可以好好規勸一下這個浪蕩子了。外甥卻尋思,舅舅雖然名氣很大,但如果他對我說教,我可要好好捉弄他一下,殺一殺他的威風。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晚上,良寬禪師在俗家床上坐禪坐了一夜,並沒有勸說什麼。外甥不知道舅舅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惴惴不安地勉強熬到天亮。禪師睜開眼睛,要穿上草鞋,下床離去。他彎下腰,又直起腰,不經意地回頭對他的外甥說:“我想我真的老了,兩手發直,穿鞋都很困難,可否請你幫把我草鞋帶子係上?”
外甥非常高興地照辦了,良寬慈祥地說:“謝謝你了!年輕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時候,就什麼能力都沒有了,可不像年輕的時候,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輕的時候,把人做好,把事業的基礎打好啊,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麼都來不及了!”
禪師說完這句話後,掉頭就走。
但就從那一天起,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地去浪蕩了,而是改邪歸正,努力工作,像換了個人似的。
良寬禪師並沒有用什麼大道理規勸外甥,其實,那些說教的言語想必他的外甥也很清楚,隻是他並沒有在做人時照著實行而已。人生的求學之路漫長,所有學識並非如梅花明月,潔身自好便為究竟,隻重求悟而不重行持,便大錯特錯。
先學做人,繼學知識,再求成佛,這是世間不變的道理。星雲大師開示眾生:“要放下萬緣全部接受,事事好奇處處學習,求精求全瞻前顧後,自己無理別人都對,眼光要遠腳步要近,忍耐辦事委屈做人。”這既是求學的態度,更是做人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