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一再推崇跪射俑的精神,就是奉勸世人多學這種精神,在謙卑中學會如何做一個偉丈夫、一個自在逍遙的人。
【星雲開示】
將自己放得柔軟,學會低頭、謙讓,領悟了跪射傭的姿態,才是真能立足於天地之間的大丈夫。
退步原來是向前
【智慧分享】
人生時空本就是圓的。在我們的世界裏,既有前麵的半個世界,還有後麵的另外半個世界。第二個世界就叫做“回頭”。正如那句首農夫插秧的偈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人生道場】
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是一種積蓄的生命姿態。君不見,運動健將在衝跳前往往有後退的姿勢;拉弓射箭必須架弓在弦上,呈屈退的狀態。隻有這樣,才能跳得高、射得遠。
為人處世,亦如同參禪。退卻一步,才能衝得更遠;謙卑反省,才會爬得更高。
以退為進,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退步並不是忍讓和怯懦,而是堅韌和剛強,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屈能伸的,退隻是表象,蓄勢待發才是本質。
退步本身就是在前進,退是在積蓄前進的力量,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一位學僧齋飯之餘無事可做,便在禪院裏的石桌上作起畫來。畫中龍爭虎鬥,好不威風,隻見龍在雲端盤旋將下,虎踞山頭作勢欲撲。但學僧描來抹去幾番修改,仍是氣勢有餘而動感不足。
正好無德禪師從外麵回來,見到學僧執筆前思後想,最後還是舉棋不定,幾個弟子圍在旁邊指指點點,就走上前去觀看。學僧看到無德禪師前來,就請禪師點評。
禪師看後說道:“龍和虎外形不錯,但其秉性表現不足。要知道,龍在攻擊之前,頭必向後退縮;虎要上前撲時,頭必向下壓低。龍頭向後曲度愈大,就能衝得越快;虎頭離地麵越近,就能跳得越高。”
學僧聽後非常佩服禪師的見解,於是說道:“老師真是慧眼獨具,我把龍頭畫得太靠前,虎頭也抬得太高,怪不得總覺得動態不足。”
無德禪師借機開示:“為人處世,亦如同參禪的道理。退卻一步,才能衝得更遠;謙卑反省,才會爬得更高。”
另外一位學僧有些不解,問道:“老師!退步的人怎麼可能向前?謙卑的人怎麼可能爬得更高?”
無德禪師嚴肅地對他說:“你們且聽我的詩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你們聽懂了嗎?”
學僧們聽後,點頭,似有所悟。
無德禪師此刻在弟子們心中插滿了青秧,不知弟子們是否看見了秧田的水中天?
星雲大師說,世上有的人隻知道前麵的世界,隻曉得向前邁進,卻不知後麵還有一個更寬廣的世界。遇到困難不懂得轉身,不懂得回頭,經常撞得鼻青臉腫。進是前,退亦是前,何處不是前?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與其因為正麵衝撞而阻斷了自己的去路,莫不如忍得一時,謙讓一步,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人常有一種錯誤傾向:看高不看低,求遠不求近,殊不知“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道理。日本有一位禪師曾做過這樣的譬喻:“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隻不過五尺高而已!而我們這具昂昂六尺之軀,想生存於宇宙之間,那麼隻有低下頭來!”
有時候,退讓並不是完全消極,反而是積極轉進。低下頭來,低頭便見水中天。
【星雲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