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懂得低頭,學會吃虧—星雲大師談謙和(2)(1 / 3)

方圓的人生可謂一場悲劇,但這場悲劇是他孤芳自賞的性格造成的。一個很優秀的人,難免會有些驕傲和自信心膨脹,這更需要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看到自身的不足,用謙虛恭敬的態度待人處事,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同時也會獲得別人的認可。

總之,做人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否則就容易忘乎所以、剛愎自用,對人對事吹毛求疵。這樣的人,即便本領再高強,也不會受人尊敬、被人重用。因此,做人就是要放低心態,讓自己融入平常人當中去,不要刻意突顯什麼,這樣才能為自己贏得好人緣。

【星雲開示】

任何好品種的花朵,都必須要經過設計布置,才能擺在客廳裏,如果隻會孤芳自賞或自命清高,永遠是野花,擺不進客廳的。

柔軟地低頭,昂揚地站立

【智慧分享】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天地隻有三尺,高於三尺的人要想長久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低頭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柔軟和謙卑換來的常常不是懦弱與排擠,而是吸收和領悟中不斷提升的自己。

【人生道場】

星雲大師對於秦始皇陵兵馬俑頗感興趣,尤其是對於“跪射傭”的姿態略有感觸。他說,秦始皇陵兵馬俑就屬“跪射俑”保存最為完整,原因是它的低姿態,因為兵馬俑坑是地下道式土木結構建築,當棚頂塌陷時,高大的立姿俑首受其害,而跪射俑是蹲跪姿態,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完全支撐著上體,整個身體重心在下,增加了它的穩固性,所以不容易傾倒。

大師讚許跪射俑,其實是在讚揚一種“謙恭”的品質。跪射俑因為跪了下來,所以免遭碎裂的厄運。而人如能領會跪射俑蘊含的“放低姿態,以退為進”的含義,人一樣會在社會大風大浪中自由發揮自己所長。

在如今的社會,到處都在宣傳“人應該張揚個性”,敢打敢拚,大有“死了也悲壯”的氣概。這固然從一個方麵顯示出了人的勇氣和自信,但最終的結果未必能盡如人意。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在青年時期,曾專門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昂首挺胸邁著大步,但是他剛一走進老前輩的大門就被門框狠狠地碰了頭,疼得他一邊用手揉搓頭部,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了一截的門。這時,出來迎接他的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模樣,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想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收獲,而且把它作為自己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一,受益終生。

綜觀中國曆史,也有關於這方麵的非常好的例子。譬如,三國時期的劉備再三低頭:從三顧茅廬到孫劉聯合,每一次低頭,都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終於成就“三足鼎立”的輝煌。越王勾踐放低身段,臥薪嚐膽終收回河山。

在當今的社會,錯綜複雜,變幻莫測,時時刻刻都存在著阻礙,永遠挺直身板是不可能的,將身體放柔軟,降低姿態常是我們不得不做的一種選擇。就好比老子教育弟子時說,他那堅硬的牙齒脫落,但他柔軟舌頭卻完好無損。柔軟有時候是完全可以勝過強硬的。

任何了解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以柔克剛的道理。多少聞名世界的硬功夫都敗在了太極的圓融之力。太極拳中區區一個推手,暗藏“發勁圓整,泄勁發放,沾衣即跌”三大口訣,看似緩慢無力,實則圓中帶方,化去對方力量,轉為自己之力。太極拳蘊藏的奧妙,便是柔能勝剛,弱能勝強。

太極的柔勝強與跪射俑的矮勝高實則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是以柔克剛,以退為進,它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人在心裏保持一種謙遜的狀態,對於一切的事物保持寬容和忍讓,才能使得自己心靈空間放大到極致,在人世間悠遊自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