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懂得低頭,學會吃虧—星雲大師談謙和(1)(2 / 3)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看

【智慧分享】

海成其大的根本原因,恐怕在於它始終處在最低處,陸地上的江河流水才能順勢流向海洋。人往高處看,才能懂得自己的卑微與渺小,並始終謙卑地努力,最終爬上更高的山峰。

【人生道場】

達·芬奇曾在《筆記》中感歎道:“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則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穀穗高傲地舉頭向天,而充實的穀穗低頭向著大地,向著它們的母親。”

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是我們前進中的絆腳石,它就像有色眼鏡一樣,使我們看不到別人的閃光點,自以為是、止步不前。驕傲自大的人會在自己與外界之間樹起一道無形的“城牆”,使自己與外界產生隔膜,從而變得狹隘、自私、目中無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廣闊的世界。

星雲大師也曾說過:“愈是成熟的麥穗,頭垂得愈低。成熟的果實,開花可以向上,結果卻都是向下。”有了成就,謙虛更該如影隨形,因為謙虛的態度,才能使人永遠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才能一步一步更接近勝利的巔峰。

一個容器若裝滿了水,稍一晃動,水便會溢出來。一個人若心裏裝滿了驕傲,便很難聽取別人的忠告,吸取別人的經驗,接受新的知識。長此以往,必定故步自封,或止步不前,或猝然受挫。其實,人們不應為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成績感到驕傲,容器的容量是有限的,心胸卻可以擴展到無限。人們若能謙虛處世,即使將自己擺在最低處,實際卻與偉大更加接近。

從前有一個學僧在無德禪師座下學禪,剛開始他非常專心,學到了不少東西。一年之後,他自以為學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雲遊四方,禪師講法的時候他什麼都聽不進去,還常常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無德禪師把這些全看在了眼裏。

這天,無德禪師決定問清緣由,他找到學僧問道:“這些日子,你聽法時經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學僧見禪師已識透他的心機,便不再隱瞞什麼,對禪師說:“老師,我這一年來學的東西已經夠了,我想去雲遊四方,到外麵去參禪學道。”

“什麼是夠了呢?”禪師問。

“夠了就是滿了,裝不下了。”僧人認真地回答。

禪師隨手找來一個木盆,然後裝滿了鵝卵石,對學僧說道:“這一盆石子滿了嗎?”

“滿了。”學僧毫不含糊地答道。

禪師又抓了好幾把沙子撒入盆裏,沙子漏了下去。

“滿了嗎?”禪師又問道。

“滿了!”學僧還是信心十足地答道。

禪師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裏,石灰也不見了。

“滿了嗎?”禪師再問。

“好像滿了。”學僧有些猶豫地說。

禪師又順手往盆裏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也不見了。

“滿了嗎?”禪師又問。

學僧沒有說話,跪拜在禪師麵前道:“老師,弟子明白了!”

學到一點東西就不可一世、盲目驕傲是可笑而且可憐的,一顆謙虛的心正如那盛了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木盆,總是能放下更多的東西,人生也才能在日積月累中向上提升。所以,隻有謙虛的人,才能夠成為真正的智者。

【星雲開示】

星雲大師提示眾生,要做到“少傲多謙”,即做人要謙虛,太自滿、太傲慢,都會讓人看不起,謙虛的人才會受尊敬;要做到“少拒多容”,泰山不辭每一粒塵土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夠少拒多容,才會增加福報。

滿招損,謙受益

【智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