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曾經說過,錯誤在所難免,寬恕就是神聖。寬容和忍讓能夠換來最甜蜜的結果。一個人經曆過一次忍讓,他的心胸就會多更寬闊一些。多一分寬容,就會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如果沒有寬恕之心,生命就會被無休止的仇恨和報複所支配。忍讓和寬容不是懦弱和怕事,而是關懷和體諒,以己度人,推己及人,我們就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甚至能夠化敵為友。
西瓜地裏的風波
寬容產生的道德上的震撼要比責罰產生的要強烈的多。
——蘇霍姆林斯基
戰國時期,楚、梁兩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在各自的地裏種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懶惰,瓜秧又瘦又弱,與梁亭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心生嫉妒,於是,在一天晚上乘著夜色,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
第二天,梁亭的人發現自己瓜地裏的瓜秧全被人扯斷了,他們氣憤難平,報告給邊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扭斷好了。宋就說:“這樣做當然能解氣,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麼為什麼再反過去扯斷別人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能讓他們知道。”梁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照辦了。
漸漸地,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過一天,仔細觀察後發現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後,感到十分慚愧和敬佩,於是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楚王。
楚王聽說這件事後,感於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給梁王,以示自責,也用來表示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的鄰邦。
【點亮心燈】
生活中有很多事當忍則忍,能讓則讓。忍讓和寬容不是懦弱和怕事,而是關懷和體諒,以己度人,推己及人,我們就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甚至能夠化敵為友。
沒有說出口的原諒
如果沒有寬恕之心,生命就會被無休止的仇恨和報複所支配。——阿薩吉奧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英軍與德軍在森林中相遇,激戰一夜後有兩名英國士兵與部隊失去了聯係,這兩名士兵來自於同一個小鎮。
兩名英國士兵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相互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係上。這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可是整個森林除了一隻鹿之外,他們再也沒看到過其他任何動物。他們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有動身邊的鹿肉。天知道他們是怎麼過的那一夜。第二天,英國部隊救了他們。
事隔多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傑克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對我開槍?但當晚我就寬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接下來這麼多年,我裝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原諒了他。”
【點亮心燈】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就會消失。”麵對別人的傷害,我們要以德報怨,時刻提醒自己,讓傷害到自己這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