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關於命運(1 / 1)

不可否認地,外界偶爾發生的事件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諸如朋友對我們的關心、我們所遇到的機會、他人的死亡,以及表現才能的機會等。但是,命運大半是由我們自己造成的,詩人說:

“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命運的建築師。”外界事件之所以影響命運的原因中,最常見的是一個人的愚劣行為,常常會改變另一個人的命運,因為一個人惟有借著別人的差錯才會有突然發跡的機會。所謂“蛇吃蛇變成龍”便是這個意思。

顯而易見地,美德能博得千萬人的讚揚,而隱藏的美德則使我們幸福。後一種美德是使我們有臨危知止的本能,我們無法一下子說出它的名稱,西班牙人稱它為“內在的睿智”,這稍可表達它的原義。假使我們的本性中不求扭曲的發展,沒有阻礙前進的意念,不存心與命運作對而使之自然發展,這就是在表現“內在的睿智”了。所以,利維就用這樣的話來描述羅馬政治家迦圖:

“他具有雄偉的體魄和堅強的意誌,無論他生在什麼地方都能富有。”他也注意到迦圖有多才多藝的一麵這個事實。因此,如果人們注意往前看,便會看到命運女神,因為她雖雙目失明,可並無隱身術。

命運就像銀河。銀河是由許多星星集成一起而放出光彩的。我們也可由於許多小事來使我們成為幸福的,這些難以辨識的小事就是美德,或者稱之為才能或習慣。意大利人最能注意到這類小的美德,這是一般人所想不到的。他們形容不會做錯事的人,說他們有“三分傻氣”,有“三分傻氣”並非說他們誠實得很傻。如果一個人同時具有這兩種特性,則誰也不會比他更幸福的了。如果一個人隻關心別人,他便不是為自己而活了,因此,極端的愛國主義者或獨裁領袖者恐怕都與幸運無緣了。

匆促中得來的幸運使人輕佻,這是冒險幸得的意識心態。如果一個人的幸運來得很艱辛,那麼,他一定是個賢能的人。命運之神值得我們尊敬,即使是隻為了看重她女兒的“信心”與“名譽”,這種尊敬也是應該的。要知道“信心”與“名譽”都是由命運女神養育出來的:

“信心”在我們自己的心裏,“名譽”則在他人對我們的態度上。智者對自己的美德是不提的,他們總是把信心與名譽當作是上帝與命運女神的恩賜,這樣才更容易得到它們。一個人的偉大成就在於把自己的一切都歸功於最高的神力。因此凱撒在暴風雨中對船夫說:

“你將凱撒跟他的命運一起載到對岸去。”從此,賽拉就取名菲力克斯(幸運之意),而不用馬格納斯(偉大之意)這樣的名字了。此外,我們可以看得到,凡是公開誇耀自己聰明或誇耀自己做了什麼聰明策劃的人,結局都是不幸的。雅典名將狄莫修斯在國會中報告他的戰績時,常這樣說:

“這與命運之神無關。”後來,他就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做得順利了。但是,也有些人的命運就像荷馬的詩篇那樣美,詩句也更加流暢,這就像是波祿塔克把狄莫裏安的命運寫得比亞吉二世或伊派米漫達的命運更美是一樣的。不過,命運的好壞都是要看各人努力的情形而定。

主編簡介

劉瑩

法學專家、學者1961年出生於遼寧本溪1977年下放到遼東山區20世紀80年代起做過工人、記者、律師先後編寫過有關名家人生觀的《盧梭論理想人生》關於記與律師口才的《出口秀》感悟人生真諦的《勤勞·智慧·財富》、《現代家庭生活指南》在中國行為法學會任副會長期間主編了《涉外商貿爭端案例全析》並主持審定過《現代漢語大字典》、《現代漢語辭海》是新世紀最活躍的學者現任人民律師事務所主任大律師。

作者簡介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國哲學家。馬克思曾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曾任掌璽大臣,升大法官,授予爵。他反對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提出“偶像”說。主張雙重真理說,強調發展自然科學的重要,指出自然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多種多樣的,能動的、具有內在力量和內部張力;一切知識來源於感覺,認為有不死的“理性靈魂”存在,主要著作有《論說隨筆文集》、《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