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人的天性(1 / 2)

人的天性常常是隱藏著許多不良因素,雖然有時候可以克服,卻很少能夠完全加以改變。來自外界的壓力反而會增加天性的反動力;道德與教育的力量也僅能約略地把它加以約束。隻有習慣才可以完全把它製服或改變。人們如果想要克服自己的天性,應避免太困難或太容易的工作,因為艱難的工作很容易失敗,一再失敗後便會灰心;而容易的工作雖可以常常成功,進步卻很有限。所以,開始時不妨利用別人來幫忙,如初學遊泳的人借助於遊泳圈一般。過些時候,不但要除去這種幫助,還得在困難的情況下鍛練自己,這有如舞蹈家穿著笨重的鞋子來練舞,由於練習時用了一番工夫,將來運用時便會產生非常完美的效果。

天性如果是倔強得不易克服時,最好是慢慢地來:第一、從時間方麵暫時將天性予以製約。例如一個人正在生氣,在脾氣尚未發出來時,先將英文字母從頭到尾背誦一遍,等到念完了。火氣自然也就會消掉。第二、從量的方麵漸漸地減少,如同戒酒的人一樣,首先是盡情狂飲,後來漸漸減少到每餐一杯,最後終究能完全戒除。不過,假如有毅力與決心把壞習慣一次革除,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就像奧維德所說的:

“能夠把擦傷胸脯的鎖鏈一次掙脫而不再憂傷的人,便是一個解救靈魂的勇士。”另外還有一種古老的辦法,那就是反其道而行,像矯正彎曲的棍子一般來矯治天性,這倒也有些道理。但要注意不可矯枉過正,不然為了糾正一種毛病,卻又引起另一種毛病來,那就算不得是什麼聰明的辦法了。

改正一種習慣需要有間歇,不可毫無間斷地做下去,因為有間歇性才可以使下次的作為有它的效果,又可避免產生其他的缺點。一種壞習慣有時會暫時潛伏起來,等到有了誘惑時,又會立刻重新出現。所以你不可過於自信,以為你自己的不良天性已經被你克服了。伊索寓言說:

“有一隻貓變成了一個女人,很正經地坐在桌邊,後來有一隻老鼠經過那裏,她就立即現出原形來。”因此,在糾正壞習慣時一定要盡量避免誘惑,不然就會反其道而行,不自覺地去接近誘惑,等到習以為常,也就無藥可救了。

人的天性最易在獨處時顯露出來,因為人在獨自一個人時不會矯揉造作;人在發怒時也會表露出天性來,因為這個時刻他忘記了一切的原則或規則。另外一種情況是當脫離了習慣的老套,且處在另一種新事物或新環境中時,人的真性將更暴露無遺。職業能適合自己天性的人是很快樂的;相反地,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定會這樣說:

“我的靈魂已是我軀體的陌生客。”

談到讀書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想要強迫自己讀不愛讀的書時,一定要訂一個時間表,然後按照規定的時間去讀;當然,對自己愛讀的書便不必這樣做了,因為自然而然地他的思想會向那方麵集中,所以利用讀別的書所剩下的閑暇來讀也就足夠了。人的天性如同植物,可能是香草,也可能是莠草:如果是莠草,那就要及早鏟除,是香草則要好好地灌溉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