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朝,皇上說:“向敏中是有大耐力的官員。”向敏中對待這樣重大的任命而無所動心,大小的得失,都虛受。這就做到了老子所說的“寵辱不驚”,人們三次致意恭賀,他三次勉強應付,不發一言。可見他自恃的重量,超人的鎮靜。正如《易經》中所說的“正固足以幹事”。所以他居高官三十年,人們沒有一句怨言。他能這樣從政處世,對於進退榮辱,都能心情平靜地虛心接受。所以他理政府事,待人接物,也就能順從大理,順從人情,順從國法,沒有一處不適當的。
人貴在以虛修養自己,以坦蕩交遊涉世。
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宋文潞公,一生以虛受坦遊自守,在他辭官回歸洛陽時,已是八十高齡了。神宗看他精神健旺,年力康強超過常人,問他是不是養生有道,他回答說:“沒有其他的方法,我隻不過能隨意自適,不以外物傷和氣,不敢做過頭的事情而已。”這真可以作為名言。康仲俊高齡九十六歲,還非常康寧,他自己說在少年時代,讀千字文吮突然有感悟。他生平對待事物,從不動心,僅虛受而已,所以老而不衰。
老子說:“隻有無爭,才能無憂。”利人就會得人,利物就會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從來沒有聽說過,獨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萬民的人,如同水滋潤萬物而與萬物無爭,不求所得。所以不爭的爭,才是上爭的策略。庸人不知,所以樂與相安;明白人知道,卻也不怎麼樣。所以老子說:“隻有不爭,所以天下無有能與他相爭的了。”這就是虛己無我的作用。
“處處綠楊堪係馬,家家有路到長安”,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事事強出頭,隻會讓自己活得更累,當你同別人爭名奪利時,你也成了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當當配角又何妨
一個研究所的副所長,他負責一個課題的研究,由於行政事務繁多,他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課題的研究上。他的助手通過辛勤努力把研究成果搞了出來,這個課題得到了有關方麵的認可,贏得了很大的榮譽。報紙、電視台的記者都爭相采訪那位副所長,他都拒絕了,並對記者們說:“這項研究的成功是我助手的功勞,榮譽應該屬於他。”
記者們聽了,為他的誠實和美德所感動,在報道助手的同時,還特別把副所長坦蕩的胸懷和言語都寫了出來,使這個副所長也獲得了很好的評價和榮譽。
關鍵時刻,甘於當當配角往往被視為一種奉獻精神,這種美德會給一個人鍍上人性的光輝,掩蓋其他方麵的不足。一個處處爭當主角的人,也許會給人一種朝氣蓬勃、充滿時代氣息的感覺,但同時也會讓人覺得不夠成熟,虛榮輕浮。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在此若要想立於不敗,需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但同時也需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韌勁和智謀。人在競爭過程中,一方麵是和事進行挑戰,另一方麵則是和人進行協作或挑戰,做事容易,但做人就比較難,這需要我們能屈能伸,需要我們清楚何時屈何時伸。
其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下要求我們甘當配角。當你剛從事一次工作時,你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做好配角,這是一種謙虛的態度,一種合作的態度。隻有當好配角,才能從主角那邊學到許多東西,也才能讓主角盡心地傳授知識。而如果你一上來就猛打猛衝,都搶著幹,別人就會抱有戒心,誰都怕這種人來搶飯碗。
尤其作為一個新手,我們更要甘當配角,以求充實自己;而作為一個老手,也要樂於當配角,讓新手們能有機會得到鍛煉。
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大家都能做的事,不要搶著去表現。即使你做成了,別人也不會誇獎你,而且和別人爭做這樣的事,容易引起矛盾。而當有些事別人做不了時,你可以勇敢地爭做主角,好好地表現一下,這才能顯出你的英雄本色。處處喜歡拋頭露麵的人往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那種平時踏實耐勞,在關鍵時候一鳴驚人的人才是最具競爭力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學著做“黑馬”,而不要搶做“出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