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個規矩,外放官員允許三年返鄉一次,這也就是說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李智雲這些住在河東老家的兒女每三年才能見上親生父母一麵。
李建成比老二李世民要大上足足十歲,又是家中長子,早已成家立業,沒有多少影響,李玄霸是個病秧子死得早也是一樣,但是李元吉、李智雲等人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年紀小小的他們有父親跟沒父親沒啥子區別。
後來李淵官拜太原留守,天下大亂,決議起兵,暗中通知李建成讓他領著家人放棄河東,潛回太原。但不知為何消息走漏,隋兵大舉壓境。李家祖居逃出來的隻有李建成、李元吉兩人。李淵的五子李智雲以及李建成的妻子子女也就是李淵的孫子孫女兒媳都慘死在了官兵的刀下。
五子李智雲,李淵這輩子就與他相聚過兩次,一次剛出生的時候,一次三歲那年,最小的那個孫子,他更是連麵都沒有見到。
李淵也因此受到了內心的譴責,對於剩餘而子女萬分寵愛。
他把幾個兒子全部安排在皇宮,是在想念兒子的時候,也容易見到。由此足可見李淵拳拳父愛之心。隻可惜到了後來,幾近兵戎相見的時候,近在咫尺的三兄弟個個出入護衛成群,相互之間防如虎豹,徹底的辜負了李淵的心意。
隻是,可憐的愛子心切的李淵根本沒有察覺自己最為欣賞器重的兩個兒子已經受到了彼此的威脅,開始安聚實力了,並因為自己的過分縱容,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餘地。
李淵不知道,在他麵前的兄友弟恭都是假裝的。
每一次,兄弟二人肩並著肩一起辭別李淵。每當如此,李淵總是一個人樂在那裏自鳴得意,錯誤的以為自己一家子逃脫了曆史的怪圈。
他做夢都想不到,都住在皇宮之中的兄弟二人。共著一條道路,但離開了他的視線之後,兄弟二人先後走著,無人開口說話,氣氛沉悶。
直至分道揚鑣的時候,李建成每一次都會不由自主的頓住了腳步。
而每一次,李世民開口說的總是這一句話:“大哥,走好,世民別過了。”
李建成也總會千篇一律的回答:“二弟,慢走。”
一路上隻留下了蒼白簡單的對白。
每當這個時候,李建成總會在李世民沒有發現他的地方停下來,目送李世民離去的背影。他大李世民十歲,可以說看著他長大的。他懂事的時候,正是他最叛逆的年紀。調皮搗蛋的他闖了禍總找他幫忙,他也一而再再而三的為他袒護,可到了那個時候,李建成已經知道自己袒護不了,甚至連袒護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他除了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哥哥的身份之外,還是很多很多人的主公,為了讓更多人活下去,他不得不作出選擇,哪怕他再不願也不成,因為人生沒有完美……
李建成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事情固然走到了那一步,卻也沒有什麼後悔的。那是一個太子,身在帝王家必需擁有的覺悟。若這點覺悟都沒有,還不如將太子之位,拱手相讓。
不過對於李世民對於自己這個二弟,李建成也著實為之心悸。他了解他,知道他的可怕。就如他用兵一樣,他就是一頭狡詐的狼,一條潛伏在暗處的毒蛇,等著發出致命一擊的機會。
因為他常常先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有足夠的耐心等著對手露出破綻,然後發出致命一擊,所以他戰無不勝。
可以想象,他由暗轉明的時候,必然是攻勢最為猛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