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設宴兩儀殿(下)(2 / 3)

都說曆史上李世民是唯一一個沒有飛鳥盡良弓藏的君王,看現在的情形,曆史所言不假,老李寬容的程度,讓人對他心生敬佩。

陳華剛剛把老李的形象想象的非常高大,坐在最上端,長孫相伴而坐的老李“嗯嗯”了兩聲,淡淡道:“世南兄,此事,恐怕還需要你來主持!”

老李請出了朝中資格最老,也是最公正公平的虞世南。

虞世南乃是唐初大文豪,就連老李都稱讚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可見虞世南的個人魅力著實非凡。

已是鶴發半垂的虞世南得到老李的號召走出來做公證人。由虞世南出麵調解,李孝恭和侯君集二人都無話可說。他們各自退回自己的位置上坐著,李孝恭一臉開心,侯君集滿臉陰霾。

許敬宗很大方的將自己寫的詩交給虞世南。

虞世南是文壇老前輩,更是弘文館中可以和歐陽詢平起平坐的老資格。許敬宗自己也是弘文館學士,所以很樂意將詩作拿給虞世南過目,因為虞世南能夠一眼看出他寫的詩是否上乘。

虞世南接過許敬宗遞來的詩作。

許敬宗寫的是律詩,對仗工整,辭藻華美,虞世南看後連連稱奇。

“好詩,不可多得的佳作!”

虞世南的評價不差任何水分,許敬宗寫的詩的確配得上他大才子的身份。

虞世南念著詩中比較傳神的兩句:“曦馭循黃道,星陳引翠旗。濟潼紆萬乘,臨河耀六師。”

這是許敬宗寫大軍回長安時候,一路浩蕩給人一種霸氣的意境。黃道、翠旗、萬乘、六師,這些單獨的字眼,巧妙的組合在一起,不得不說,許敬宗對詩意掌握,和他的抱負一樣,大局觀很強,非常符合老李這種有點好大喜功的君王需要的那種意境。

許敬宗嘴角輕輕翹起。

這首詩,乃是當日大軍過渭水時候,他在渭水旁作的。

他原本打算將此詩留著回長安,在某個盛大的詩會時候拿出來奪魁,今天為了對付陳華,就提前掏空家底,目的就是要把陳華狠狠滴壓在自己的腳底下。

虞世南把許敬宗的詩完完整整念了一遍。

當念完最後兩句:“衝襟賞臨睨,高詠入京畿。”

這是許敬宗所寫詩裏麵最後兩句,也是全詩最盛華的兩句,馬屁功夫下的足。

“好詩!”

在場的並非都是文盲,也是有愛好詩詞的人,老李也是一位詩詞愛好者,全唐詩中收錄了他一首“疾風知草勁,板蕩識賢臣。”的名句。虞世南才念完許敬宗的詩,老李就滿意地稱讚一番“好詩”。這無疑給許敬宗又長了幾分信心。

虞世南也跟著附和道:“詩是好詩,不過臣下曾在曲江詩會也聽過一首比較有趣兒的詩,相傳是一名無名氏寫的,還獲得了某場詩會的魁首。”

虞世南嗬嗬一笑:“不知某可否念出來,和諸位大人分享一二?這首詩,某還從未聽過,覺得頗為新鮮。”

老李來了精神,他手裏有陳華一首《春江花月夜》,虞世南看過之後,和現在的表情差不多,同樣是耳目一新。

“世南兄快快念來。”

虞世南拱了拱手,道:“那首詩是如此寫的。”

虞世南想了想,念道:

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