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隻是一件小事,或許隻是人生中的一個匆匆過客,都可能給你帶來感動。感動,它使我們幹涸的心靈得以滋潤,使我們幼小的心靈得以成長。感動的到來可能隻是一瞬間,但帶給我們的影響卻可能是一生。因為能夠感動,心底必有愛,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份感動,保留住人性的至善至真至美,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冷酷無情的人。
有一種久違的體驗叫感動
“有一種久違的體驗叫感動,有一種醉人的滋味叫感動。感動,它無法預定,也無法刻意追求,但可能就在那麼不經意的瞬間,它會悄悄地觸動到你心靈至柔至軟的那部分。就是這輕輕的一觸,讓多少英雄落淚,讓多少浪子回頭;就是這輕輕的一觸,才演繹出人世間如此之多的悲歡離合,銘心刻骨。”曹文軒在他的感動係列的純美小說中,這樣來描述感動。
感動,是一種心靈的突然悸動。當你每天在這個社會裏摸爬滾打時,你有沒有察覺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感動過了呢?心靈已經有許久都如同死水般沉寂呢?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說明你已經沾染了太多功利的氣息,逐漸對人性中最純真的部分感到麻木了。
廣州的幾所小學在2006年聯合進行了一個主題為“什麼事使我感動”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4%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容易被感動的人”或“不知道什麼是感動”,而在“你曾經做過哪些事令父母最感動”一題中,不少學生交了白卷。
這樣的調查結果不僅令人痛心,更加值得反思。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變得越來越“金錢”化,一切都要從利益出發。而良知、情感等人最本質的東西卻逐漸被淡漠。現在連這些未成年的孩子亦是如此,可見他們受父母、學校、社會的影響有多麼大。這是可悲而又很可怕的事。
試想一下,當若幹年以後,人如果喪失了這些最基本的情感,那跟行屍走肉又有何區別?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趁著現在我們心中的那一絲純真還沒有完全泯滅,趕緊抓住它,不要把它遺忘在角落裏。不然,它遲早會離我們而去的。
那一年,夫妻兩個人有事外出,回來時要先坐船到另一個城市,然後才能坐車回家。當他們兩個人下船的時候,已經是饑腸轆轆,可口袋裏隻剩下最後的5塊錢。從這個城市到家還有八十多裏的路程,除去每人兩塊錢的車票,隻剩下一塊錢。
他們來到一家飯館,男人叫了一碗一塊錢的雞蛋湯。當湯端上來的時候,誘人的香氣很快就籠罩了兩個人。男人艱難地咽了咽唾沫,把碗推向了女人:“快點吃,吃完咱們好回家。”“你不吃,我也不吃。”兩個人互相退讓,男人一下子火了,跑出了飯館,蹲在門口抽煙。
看著女人的背影,男人心裏很不是滋味。這是第一次請女人在外邊吃飯,卻隻有一碗雞蛋湯。
正想著呢,忽然女人走了過來,拉著男人進了飯館。隻見桌子上擺了兩碗餛飩,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男人一下子想起了什麼,對女人說:“你怎麼……”女人說:“趕快吃吧,吃完咱好往回走啊。”男人頓時明白了女人的意思。
兩個人吃完後,走了一夜,終於回到家。當他們倒在床上的時候,男人說道:“這是我這輩子吃的最好吃的一頓飯。”
就為了這句話,女人開始學做餛飩,而且做得越來越好。後來,兩個人索性擺了個攤子,賣起了餛飩。因為兩人做的餛飩物美價廉,為人又實誠,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再之後成了遠近聞名的“餛飩大王”,買了房,又買了車。生活是越來越好了,可兩個人的感情卻一天天淡漠了。剛開始是成天吵,後來卻連吵都吵不起來了。
終於還是鬧到了離婚的地步,寫好離婚協議的時候,男人問女人:“你還有什麼願望沒有,隻要我能幫你實現的,我都會盡力滿足你。”“我想讓你和我再去吃一次當年那家的餛飩。”男人沉默了一會,還是答應了。
兩個人開車來到了那個城市。這麼多年過去了,城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小飯館已經不知道在哪了。男人說:“要不我請你到這最好的飯店去吃吧。”女人不同意。兩人便在大街小巷中尋找。當女人走出巷子時,旁邊突然駛出一輛汽車。危急時刻,男人一把把女人拉到了懷裏,女人趴在那久久都沒有動。男人忽然覺得女人老了,看著女人瘦弱的身軀,想著兩人這些年一起吃的苦,心裏頓時百感交集。
當天晚上,下起了暴雨,電閃雷鳴,女人嚇得撲到了男人的懷裏,一如年輕時那會兒,男人一個勁地安慰:“不要怕,有我呢。”
第二天,兩人沒有再找,直接回家了。回家後也經常吵架,卻再也沒提到過離婚。
兩個人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富裕的生活,卻反而沒有了當年在一起共患難時的溫馨。這是為什麼?淡忘,是因為他們淡忘了那份一起攜手的感動。那份感動曾經是他們生活中最甜美的味道,可是他們卻在逐漸富裕的生活中把它給弄丟了。所以千萬不要把感動遺失在記憶的角落裏,因為你不知道會不會跟他們一樣幸運,能重新找回並且重新擁有它。
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瑣碎煩冗是很危險的東西,它會讓人麻木,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赤子之心。人一旦得了麻木症,便對一切的感動冷漠起來,事不關己,冷眼相對、不聞不問的樣子。其實感動是很簡單的,不需要你付出很多,隻需要你的一點點同情。
懂得感動的人,會不斷主動去審視自己的人生:是不是還有什麼是自己沒有珍惜的,還有什麼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的,這樣的人也一定會是幸福的。告訴自己:不要把感動遺忘得太久,要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動。
人生感悟:
不要把感動遺忘在記憶的角落,讓自己做一個會感動的人。懂得感動,你就學會了對自我生活的審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所沒有珍惜或是做得還不夠好的,你會更加珍惜你的生活。一個珍惜感動的人,才會是一個幸福的人。
感動蘊藏在平常中
生活不是電影,也不是小說,沒有看不盡的驚心動魄,也沒有道不完的情意綿綿。生活是很瑣碎的,是柴米油鹽的粗淡,是上班下班回家的一成不變。但正是這瑣碎的生活,才是我們最真實的生活,而最大的感動也往往隱藏其中。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背影》中就是從一件小事入手進行描寫,而那份父親對兒子的愛卻如同江水般湧出,讓人感動不已。
那時的朱自清還年輕,在北京讀書。那一年祖母去世,父親又失業。朱自清回家奔喪後,因為父親要到南京找工作,兩人便一起到了南京,而朱自清還要繼續坐車回北京上學。《背影》正是對父親送他上車的描寫。上車前,父親想給朱自清買點橘子,於是便有了這樣一段讓你唏噓不已的描述:
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隻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麵,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文中的描寫自然而樸實,仿佛就是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那些畫麵一樣,但是卻讓我們的心中陣陣酸楚,這是因為你被感動了,被那種博大的父愛所感動了。這就是生活中的瑣碎,也是最能讓我們感動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感動,隻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一個沒有獨立生活過的年輕人要出遠門。母親一邊不放心地叮囑一邊認真地為他打點行裝。不一會兒,就收拾好一個鼓鼓囊囊的背包。他翻揀著那個背包裏的東西,發現除了必需的物品之外,很多東西都是可帶可不帶的。他便對母親說,出遠門根本不需要拿這麼多東西,否則又重又累贅。於是,他把那些自認為不必要的東西又一件一件拿了出來。為了不讓收拾了半天的母親傷心,每拿出一件東西,他都要解釋幾句。母親一直站在旁邊,什麼都沒有說。
最後,年輕人翻出了一瓶水,那是一個很大的塑料瓶裝的一瓶水。想到隨處可以買到礦泉水,他便隨手拿了出來。這次,母親卻毫不猶豫地抓起瓶子重新放進了背包,嘴裏還不容置疑地念叨:這個一定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