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血濃於水:把每個日子都過成親人節(1 / 3)

親情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深深的父母情,真摯的同胞情,每一份親情都能夠深深地打動我們。血濃於水,親人之間的感情是最真誠的,隻有親人之間才會有無私的愛,親人永遠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依靠,讓我們珍惜親情,把每一天都當成親人節來過。

感謝自己身邊所有的親人

親人是我們生活中最值得信賴的同伴,是我們的精神支柱,親人總是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讓我們順利渡過難關,因此,有親人在身邊,我們就會有無限的力量去克服各種困難,對親人我們應該抱有一顆感恩的心。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以及其他的親人為我們付出的並不是小小的“一滴水”,而是浩瀚的大海,他們的愛包圍著我們,讓我們免於受到任何的傷害。那麼我們是否在父母勞累一天後遞上過一杯暖茶,或是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祝福的卡片,又或者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將所有的心血、精力都傾注在我們的身上,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道道皺紋。而對於身邊其他的親人我們又是否體會到了他們的關懷,對他們報有感恩之心呢?感恩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報答。珍惜親人對自己的關愛,讓我們身邊的親人多多體會一下由我們帶來的溫暖。

有一個小男孩五歲就不幸得了一種怪病,一隻腳要比另一隻長出很多,走起路來跛得就像一隻小鴨子,經常遭到周圍小朋友的嘲笑以及眾人異樣的眼光,懵懂的孩子哭著問父母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永遠都這樣了?父母忍著淚水騙他說:

“孩子,這不是病,隻要你努力練習走路,經常走就會和別的小朋友一樣了。”

小男孩相信了父母的話,一直努力地練習走路。多年的輾轉奔波,父母帶著他遍訪名醫,試過各種奇藥、偏方,可是小男孩的病卻沒有一點起色,父母並沒有因為傷心欲絕的痛楚而放棄,依舊對治好孩子的病抱有希望。小男孩就這樣在父母用善意編織出的謊言裏,安心地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後來,小男孩漸漸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並沒有傷心,更沒有責怪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為他流的淚以及多年的努力,已經將他心靈上的傷口醫治好了。父母多年來無悔地為他做出各種努力與犧牲,早就已經讓他的痛楚麻木了。他更加理解:父母所受到的心靈上的痛楚要遠遠超過自己所受到的。

他絲毫沒有失落的感覺,更沒有任何的怨言,相反他十分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快樂而短暫的時光,因為父母的愛融化了他心中的寒冰,為他搭起了一座成長之橋,這座橋由地而起,升起在空中,讓他站得比任何人都要高;這座橋淩駕於生命之上,他心中對父母的感恩足以消除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

躺在病床上的小男孩,麵對病魔與即將到來的死神,忍受著無數的痛與苦,可他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微笑著麵對父母,他想讓父母記住自己最燦爛的笑容。

他翕動著幹渴得發白的嘴唇,但是已經沒有力氣再說一句感恩的話語,他隻能在腦海中不斷搜尋過去與父母一起度過的快樂而短暫的時光,一個個畫麵串聯起來,變成了一個讓自己感動不已的回憶故事。

沒過多久,無情的死神還是把他帶到了另一個世界,他在世間停留得如此短暫,但是他卻是帶著微笑離開,因為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父母的愛。

親情是世界上最燦爛的陽光,無論我們走出多遠,飛得多高,親人的目光總在我們背後。我們流淚時,他們給我們擦幹眼淚,卻自己在背地裏心疼;我們跌倒時,他們給我們爬起來的力量;我們微笑時,他們比我們笑得還要燦爛;我們成功時,他們比我們顯得更興奮和自豪,仿佛上天給了他們多麼美好的眷顧;我們因他們做錯事和他們爭吵時,他們低頭不語,卻在心底連聲向我們道歉。

在曉彤十歲時,她的父母不幸出車禍身亡了,從此曉彤孤苦無依。曉彤的姑姑把她接回家照顧,起先曉彤很排斥姑姑一家人,認為自己是個外人,怎麼都不願意與姑姑他們說話,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獨自哭泣。

在以後的日子裏,姑姑對曉彤無微不至的照顧,慢慢打開了曉彤封閉的心門。姑姑總是很關心她的一切,對待她比對待自己的孩子還要好。這讓曉彤感覺到姑姑一家人都很愛自己,她很感動。曉彤很喜歡美術,於是姑姑就幫她報了興趣班,而學美術的費用並不便宜,這對於普通工薪家庭的姑姑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但是姑姑卻沒有絲毫的猶豫,交了錢就讓曉彤去學美術,姑姑撫摸著曉彤的頭說:“曉彤,姑姑既然答應你爸媽照顧你,就會讓你過得快樂,喜歡美術那就好好學吧,你這麼聰明長大後一定會很有出息的。”

曉彤感動地點點頭,心裏暗自發誓,一定要學好知識,將來能夠報答姑姑一家人對自己的照顧與關愛。後來曉彤不負期望,考取了中央美院。去大學報到的前一天,姑姑一家給曉彤送行,曉彤舉著酒杯敬姑姑一家人,滿含著感恩的淚水說:“謝謝你們,是你們給了我全新的生活,讓我有勇氣活下去,你們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

曉彤畢業後,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她把姑姑、姑父接到身邊照顧,她抓著二老的手動情的說:“姑姑、姑父,你們無私地把我養大,教育我成才,現在我應該好好報答你們,我的父母我已經沒有機會孝順,因此我要好好珍惜孝順你們二老的機會,因為在我眼裏,你們就是我的父母!”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親人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忽視了,隻因他們的愛平凡地存在著,沒有山盟海誓,沒有海枯石爛,沒有甜言蜜語。可他們所給予的愛卻比一切來得更長久,來得更貼心。那份無言的愛,是人間最美的聲音。

感謝父母和身邊所有的親人,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拚搏的勇氣與力量。有了父母與親人的陪伴,我們的人生道路才會有一份份的愛,一份份的關懷,同時我們也多了一顆熱忱、感恩的心。

人生感悟:

身邊的親人永遠都是無私地關懷、照顧著我們,為我們遮風擋雨,讓我們免受傷害,健康成長。我們要感謝身邊所有的親人,因為有了他們無私的奉獻,我們才能夠茁壯成長。珍惜與親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多為身邊的親人著想,在生活中多一些諒解與體貼,珍惜每一個親人為我們所做出的一點一滴,我們就能感受到親情帶來的美好。

常回家看看自己父母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我們一生中不可替代的東西——生命與關愛。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畢生的心血,當我們長大時他們就變老了,此時的他們需要兒女的關懷與陪伴。可是我們卻常常因為各種事情而忽視了父母,讓父母感受到孤獨。不要總是對父母說自己沒有時間,更不要說自己沒有精力。要多抽出一些時間去陪陪父母,與他們聊天,讓他們不再寂寞。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曆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可靠的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盡量做到常回家看看,在外打拚時也不要忘了常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不要總是想著自己享受生活,抽出時間為父母做幾次飯;不要總是看自己喜歡的肥皂劇,留點時間傾聽一下母親對生活瑣事的嘮叨。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隻有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才是純粹的自己,並且可以帶著孩子氣,在父母麵前我們永遠是最放鬆的。

兒女在外當父母的多是牽掛,唯恐他們有個閃失,常為他們祈禱,讓上天保佑兒女們平平安安。但是,當兒女的又為父母做了些什麼呢?有的兒女大把大把給父母寄錢,認為這樣就算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隻要有了錢父母就會高興,就會快樂。其實事與願違,父母養兒育女不隻是為了錢,也不單純的為了享受。他們有顆孤獨寂寞的心,等兒女們時常給他們排解孤獨打破寂寞,溫暖他們那顆漸冷的心。

小宋辦完公事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車正行進在父母住地附近的馬路上,他猶豫片刻後依然沒有下車去家裏看兩位老人。正在思忖,突然看見人行道上父母的身影,父親那瘦削的身型,微駝著背走在前麵。胖胖的母親緊趕在後麵,仿佛怕父親會走丟似的,小宋知道這是母親陪父親去醫院看病,心不覺一陣緊縮,眼淚在眼眶打著轉。

80高齡的父親近年出現腦萎縮的征兆,剛和他說的話轉眼就會忘,“五一”期間家人還商量過完節帶他去醫院看看,可父親說:“沒事,你們忙你們的工作吧,有你媽陪著就行”,在小宋和家人的強烈要求下,他答應由姐姐陪他去,這樣大家才各自回家。沒想到今天父母沒要姐姐陪,小宋想又是父親在對姐姐撒謊,兩位老人準是悄悄出來的,他太了解父母的秉性,他們是怕影響孩子們的工作和生活。

姐姐和父母住在一起,小宋一直以為有姐姐照顧二老,他們的生活應該沒有什麼擔心的。姐姐總打電話來說:“媽問你這個周末來不來?”小宋總是搪塞著,兒子要上補習課沒時間,下次再說吧。有時母親煨好了湯打來電話,明天能帶孩子來嗎?有他喜歡喝的湯,小宋還是以兒子學習緊張為理由,告訴母親下次吧。每當這時小宋能感覺母親在那頭的無奈,可她依然會說那以孩子的學習為重吧,然後無言地掛斷電話。小宋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這種電話了。每次電話的那頭母親都是默默的掛機,而小宋掛斷電話後就去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想到母親的心情。想起來就自我安慰,反正家裏數我最小,上麵有三個呢,他們會去看二老的。他們能理解,我的孩子小工作又忙,這樣想,小宋心裏也就不愧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