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雨季結束之後(3 / 3)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下一步戰略規劃,龐勁東與沈佩紱之間產生了分歧。

沈佩紱認為應該趁勝追擊,徹底打垮MD政府軍,讓MD政府從此不敢再進入果敢地區。

龐勁東則認為應該趁勢進攻第二特區和第三特區,先行統一整個撣邦地區,然後加強統治基礎,以勾畫出獨立輪廓。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規劃能夠得以實行,龐勁東做了許多工作,通過大量的電話交談說服每一個高層,最後終於獲得了多數人的認同,得以順利推行。

龐勁東很清楚的知道,這種做法必會讓沈佩紱對自己產生嫌隙,卻又不得不如此,因為這是當前的最佳選擇。

MD政府軍雖然大敗,但是主力尚在,一旦集中起來,即便現在的果敢共和軍也無法全麵抗衡。

考慮到MD政府根本沒有可能同意果敢地區的獨立,這就意味著與MD政府之間的戰爭將是長期的,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決出勝負。

果敢共和軍多數都是新兵,盡管其中很多此前有過軍旅生活,但是麵對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作戰方法,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同時,官與兵之間,士兵與士兵之間來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不但不熟悉,還有一些隔閡,這同樣可能會影響到戰鬥力。

現在這些人完全是憑借一腔熱血在戰鬥,如果從硬性指標上分析,戰鬥力未必超過MD政府軍。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個道理,龐勁東是明白的,所以要盡可能在一鼓作氣的情況下,達到一個易於實現的戰略目標,同時鍛煉隊伍,增加經驗,也讓軍內的人與人之間增加熟悉和默契程度,為接下來的長期戰爭做準備。

此外,對於這個獨立國家的領土範圍,龐勁東認為不能僅僅局限於現在的果敢特區和第四特區,否則國家的麵積就有些小了。

龐勁東想要的是一個強國,甚至可以說要在海外另建一個Z國,而不僅僅是一個獨立自主的華人政權。

想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並有足夠的發展後勁,就必須要有一定規模的領土和人口。

縱觀世界曆史就可以知道,那些小國縱然能夠成為強國,也往往是轉瞬即逝的。

龐勁東認為新國家應該在最低程度上以現在的撣邦為基礎,如果有機會就再吞並其他邦,甚至於鄰近國家的土地。

所以果敢共和軍應該先行勾勒出未來的政治藍圖,而不是等到MD政府徹底失敗再宣布獨立。

對撣邦第二特區和第三特區的吞並進行得很順利,在果敢共和軍開到之後,這兩個特區的軍隊立即無條件投降並接受改編,政府則表示支持果敢政府和果敢共和軍建立統一撣邦的政府和軍隊,擺脫MD政府的統治建立獨立國家。

其實分裂主義的願望在很多少數民族當中一直都是存在的,隻不過他們沒有機會,更沒有能力將這個願望變為現實。

如今,果敢共和軍的勝利讓他們見到了希望,因此與MD政府決裂完全是預料之中的。

當然,這兩個特區的歸順,也是因為果敢共和軍有著足夠強大的力量。

雖然他們現在與果敢共和軍有這一致的目標,可龐勁東預料當獨立真正成為現實的時候,各個少數民族和原本分屬幾個政權之間的力量將會開始爭權奪利。

如果將來不能得到妥善的處理,不是沒有可能導致國家分裂回原來的狀態,到時候有可能會被MD政府重新各個擊破。

雖然這些問題現在還沒有爆發出來,但是龐勁東認為應該未雨綢繆,所以有針對性的製定出了很多政策,例如極力淡化果敢政府的華人色彩,以極力避免未來出現這樣的分裂,至少讓可能發生的衝突不會那樣的劇烈。

當整個撣邦歸於果敢政府一統之後,攻克滾弄的任務就提到日程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