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雨季結束之後(2 / 3)

但凡是專製極權的政府,在對外政策上通常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對內壓榨,對外輸出利益,甚至可以說賣國求榮,以換取其他國家對自己存在的支持;

另一種極端通常是因為被人抨擊多了,索性破罐子破摔,關起門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來不管別人怎麼說。

MD政府本來屬於後者,但當國家可能出現分裂的時候,軍政府不得不開始在意起國際輿論。

政府的將軍們到處出訪,雖然不指望說服國際社會轉而同情自己,還是試圖爭取到周邊國家的支持。

然而,他們換來的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隻有東南亞的幾個國家私下承諾給予一定的資金和物資支持,其中支持力度最大的就是反華中堅印度尼西亞。

回想起九八年及之前幾次有組織的對華人進行的迫害,印尼政府及其土著居民很擔心華人會進行報複,考慮到華人擁有的巨大經濟實力和龐大的人口基數,還有背後日漸強大的Z國,這種擔心隨著果敢戰爭的繼續變得愈發強烈起來。

這就意味著印度尼西亞是最不希望果敢獨立的,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想見,果敢共和軍一旦勝利,類似的事情很可能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就在各方都在為自己的目的而奔走的時候,果敢的雨季終於結束了,卯足了勁要進行決戰的雙方,終於在這片已經慘遭戰火蹂躪的土地上再次展開了廝殺。

這個時候的果敢共和軍已經不是那支占山為王的販毒武裝了,在龐勁東的策劃和Z國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有了嚴密、科學和高效率的編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指揮係統和嚴明的軍紀也被確立起來。

武裝力量共有兵員十二萬人,編成十二個師,其中的十一個師編入了三個集團軍,另外一個獨立師是血獅軍團的雇傭兵部隊。

此外還有三萬人的戰略預備隊,平常從事後勤工作和勞動生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迅速編入現役部隊。

這也就意味著,任何一支部隊如果遭受重大損失,都可以迅速得到兵員補充。

武器裝備上更是有了質的飛躍,來自Z國的各型坦克、裝甲車和輕重火炮讓果敢共和軍有了強大的火力,由阿帕奇組成的一個陸軍航空兵團更是MD政府軍既沒有,也無法應對的。

必須提到的是,去了克欽邦之後一直沒有消息的楊家威,這個時候終於回來了。

而且他不是獨自一個人回來的,還帶了兩千多名山兵。

楊家威去克欽邦的時候,正趕上克欽邦發生內訌,他敏銳的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於是,他利用自己家族的關係,左右捭闔其間,最後消除了反對勢力,統一了的整個克欽邦。

現在的楊家威是以克欽邦主席的身份,帶著克欽邦的武裝力量克欽民主人民軍來助戰的。

不過,楊家威領導下的克欽邦雖然隻有一支軍隊,但各地方政權在事實上仍處於分裂狀態,並不像果敢政府這樣對各個地方都有著嚴密的行政體係和控製力。

幾乎是沒有任何異議的,楊家威的山兵被並入了果敢共和軍,編成了一個克欽旅。

MD政府軍在傾盆大雨中一邊忙著應付果敢共和軍隨時隨地都可能發動的偷襲,一邊修築工事、補充彈藥和補給,準備與果敢共和軍決一死戰。

盡管他們希望能夠及時了解果敢共和軍的動向,卻沒有這樣的能力和機會。

沒有能力是因為MD政府軍對果敢當地的環境並不了解,而且由於多年來的民族壓迫政策,無法獲得當地民眾的支持;

沒有機會則是因為果敢共和軍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不間歇發動的小規模突然襲擊更讓MD政府軍沒有辦法分散精力。

直到重新開戰之後,MD政府軍才猛然發現,果敢共和軍的戰鬥力增強了數倍。

雙方甫一交火之初,MD政府便潰不成軍,部署在果敢周邊的幾個師基本都被打慘,丟盔卸甲的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