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行,我不行。”結果坐失了許多很好的機會。每次評比,總有人想到這位老實人小B,但每次他都推掉f,結果呢,人人都說小B是好人,而他卻失去了許多原本應該由他得到的東西。在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中,他顯得非常不適應。要掌握好不吹牛但也不謙虛的尺度,一是要看時間,決不要逢人就說自己如何如何行,也不要遇事就往後縮,一般情況下,是謙虛一點好。二是要看場合,同事見麵、親友相逢,都不應該自我吹噓;總結彙報,自我評定,則一點也不要客氣。三要看事實,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無中生有,也不能敷衍誇張,有什麼講什麼,實事求是。四是要有氣魄,認定是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要毫不謙虛,大力爭取;但又不必為蠅頭小利斤斤計較,即使有時是比較重大的事情,假如同僚中確有與自己同等條件的人,但名額卻隻有一個,大度地放棄它也不是什麼壞事。所謂氣魄,正表現在敢爭世人所不敢爭的同時又敢不爭世人之所爭上。小C和D都是從某重點大學分配到某高校管理的年輕人,兩人的工作能力都很強,各自的研究領域中都是出類拔萃。小C為人比較謙虛,樂於助人。學校對有較大貢獻的青年教師漲工資時,小C雖知自己的貢獻遠超過別人,但為了不引起利益之爭,他還是推薦另一個年紀稍大者獲此獎勵,但最後還是小c獲此獎勵,但他卻以“成績是大家的”為由,將獎金均分給教研室的每一個人。記得有一次,教研室一同誌讓小C幫忙修一舊收音機,由於小c實在太忙,就自己花幾十元從市場上買回一隻新收音機,並把外殼破壞得和要小c修理的那隻一模一樣,而把舊收音機扔進垃圾箱,雖然虧了幾十元,但卻為自己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而小D認為他漲工資是理所當然的,當教研室在其他獎勵上照顧其他一些人時,小D就以“不該大鍋飯為由”到係和學校反映問題,致使教研室和係領導在很多事情上都避開他,在心裏已將他打入冷宮。我們對此可以發現小D雖然在很多小利益上都不能忍耐,而和別人爭,但其實每年多出部分也就幾百元,小c雖然少了幾百元,但很受領導和同事的賞識,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分得二室一廳的住房,並被晉升為係副主任。
2.重視信用
中華民族有一個古老的傳統,那就是對信用與名譽的注重。你聽說過“抱柱守信”的故事嗎?古時候,有個年輕人,和人相約在橋下。他等了許久,約會的人不見。一會兒,河水上漲,漫過橋來,他為了守信,死死地抱住橋柱,一個心眼地等待著友人的到來。河水越漲越高,競把他淹死了。.這位年輕人抱柱而死的行為盡管有點迂腐,然而,那種“言必信,行必果”的品格,卻是永遠值得人們敬佩的。在中國曆史上,這一類“待人以信”的故事,不勝枚舉。楚人稱道季布:“得黃金萬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見《史記·季布列傳》)孔子也把“朋友信之”列為他生平的誌向之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更是他老人家的名言。大概與孔子的教育有關,其弟子也都格外講究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一部《論語》就記載了許多方麵的言行。曾參“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一省就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也認為“與朋友交”應該“言而有信”。很顯然,重視信用與名譽,已經成為我們祖先做人的根本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