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講究語言
講究語言美,就是要言之有禮。有禮的語言可以概括為文雅、和氣和謙遜三個方麵。文雅的語言,是指在社會中要學會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招呼語、見麵語、感謝語和致歉語。在這方麵,我們已經概括為“禮貌用語十個字”: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包括了上述四個方麵,應用得好,就會給人以“有教養”的好印象。語言的文雅,還表現在語調、語氣上。同樣的語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即使是禮貌用語十個字,也是一樣。比如,“對不起”,一詞,可以表示歉意或友好的情感,也可以表示威脅或諷刺。因此,在社交場合"-定要注意把語意和語調、語氣結合起來,使語調、語氣溫和、親切。文雅的對立麵是粗俗,用語時一定要力戒。帶有流氓習氣的粗話和帶有庸俗味的俗話,一定要從語言中清除出去,就像不鋤掉雜草莊稼長不好的道理一樣,不除掉粗話、俗話,語言是美不起來的。和氣,就是要心平氣和地同別人說話。語言和氣的中心是“以理服人,不強調奪理,不惡語傷人”。美言一句三春暖,在美言之下如果你有什麼不周,人家亦可包涵。北京百貨大樓優秀營業員張秉貴就深得其中之味,他工作再忙,顧客來了也主動打招呼:“請您稍等一下,我們賣得快,一會兒就給您拿。”顧客聽了舒服,既維持了秩序,又減少不少不必要的摩擦。謙遜,就是要尊重對方,多用商量、討論的口吻說話。謙遜的語言,首先是“謙稱己,恭稱人”,就是要養成對人用敬語、對己用謙詞的習慣。這方麵,祖國的語言裏是很豐富的,如稱對方用“您”等等,要牢記、常用,形成習慣。其次是多用祈求和商量的語氣,不用或盡可能少用命令的語氣,遇上不得不用時,語調也應緩和,不能盛氣淩人。
七、良好的個人品性
良好的個人品性,是一切人才應具有的基本素質,特別是要得到晉升的下屬所應具備的各種內在條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包括如下幾個方麵。
1.不吹牛但也不謙虛
把自己業績超群的事,經常掛在嘴邊大吹大擂,或不斷地拿它去傲人,這就囂張過份,應該有所克製。很多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人,不懂得這種心理,往往希望從~開始就引人注目,誇耀自己的學曆、本事、才能,即使別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勢之後,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錯或失誤,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試想,如果一個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樣的成績,人家會更看重誰?人家會說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生的學曆高,理應本領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樣,有什麼了不起的?心理定勢是難以消除的。所以,剛走上崗位或新的崗位的人,不應當過早地暴露自己,當你默默無聞的時候,你會因一點成績一鳴驚人.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處。如果交給你一項工作,你說:“我保證能夠作好!”幾乎和說“我不會”一樣糟糕,甚至更糟糕。你應當說:“讓我試試看。”結果你同樣做得很好,可得到的評價會大不相同。某高校,一個係裏有兩位成果頗豐的青年教師,一個愛吹噓自己的成就,逢人便說又發表了幾篇文章,學術成就有多高,另一個人幾乎總是回避關於這個問題的提問,或者輕描談寫地說不多不怎麼樣。其實兩個人在各自的學術領域裏都已嶄露頭角,而後邊的那個人的文章更經常成為學術界評議的對象,但他始終不吹噓炫耀自己。結果,兩個人都抱著一摞雜誌到係裏申報職稱,別人卻說:“你整天吹噓炫耀自己發表了多少多少文章,按數目早說遠遠超過這些了,怎麼才這麼多。看看人家,平日一聲不響,誰能想到他會發表這麼多文章呢?盡管兩人數量差不多,但後來還是第二個人先晉升了。待人坦誠,心直口快並非不好,但事實證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往往容易暴露自己,得罪別人,既沒有很好地把握自我,也不易取得事業的成功。
這樣的人實在不太聰明。你無意中說了別人什麼,但別人常常會記憶一輩子,到適當的時候,他可能會不知不覺或有意識地進行報複。因此我們說“口無遮攔”,坦蕩如底,是一個人的好處,也是一個人的致命弱點。可是,話說回來,表現拔尖而過分謙虛,也不應該。當你確實在業績上大有突破,對單位的貢獻也是眾人公認的,這時候,向企業要求適當的報酬也無不可。借這個機會把自己好好宣傳一下,也是應該的。年輕人就要有這麼豪放的一麵。要不吹牛也不謙虛,表麵上看來很簡單,其實卻不是那麼容易掌握好的。因為人的性格,他所接受的教養一般總是偏向某一邊的。小A,女性,二十六歲,外向型性格,話很多,有時令人討厭。她的自我感覺總是那麼良好,就連自己那張並不怎麼漂亮的臉,由她自己從鏡子裏看出來也是美似天仙。她當然知道,作為一個年輕的下屬,不該吹牛,但不知不覺中,隻要一開口,就必會自我吹噓。什麼我的朋友是大學教授(其實是講師)啊,什麼某某領導非常器重我啊。久而久之,別人無論她說什麼都打個問號,甚至連她結婚的消息人們也將信將疑,再三證實後才相信,這就是吹牛的惡果。俗話說:“牛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如何,貢獻多大,歸根結底要靠真實情況,吹牛的人不但令人討厭,而且,“假作真時真亦假”,連你的真話都會無人相信的。小B的情況則和小A相反。他的父母都是中學教師,自小對他進行著比較嚴格的教育。但他就是太謙虛,無論什麼事,明明有能力做,也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