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激戰黃天蕩
韓世忠和嶽飛一樣,是宋朝有名的抗金將領。他英勇善戰,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韓世忠年輕時孔武有力,能拉開三百斤的強弓,能在飛奔的馬上射箭。這些突出的本領使韓世忠更想投身於抗金前線。十八歲時,韓世忠參軍。為救民於水火,他常常奮勇當先,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其中最卓越的一次戰役是黃天蕩之戰。
靖康之難後,金兵一路南下,燒殺搶劫,宋高宗一度入海避難。為了扭轉時局,以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嶽飛等為首的一批將領,承擔起了挽救南宋的重任。
1129年,金軍燒殺擄掠後北還,向鎮江撤退,韓世忠得到消息,率領八千水軍前去阻擊。
韓世忠用兵如神,料到金兀術會帶人到鎮江金山廟偵察大宋的軍情,事先就在廟裏、廟外埋伏了一百多人。
天漸漸黑了下來,大家都焦急地等待著。果然,從遠方隱約傳來“哢嗒、哢嗒”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越來越清晰。馬走得很慢,像是怕被人聽見。不一會兒,隻見五個人騎著高頭大馬,往金山廟走來。
埋伏在廟裏的宋軍,一時高興,忘了事先的約定,提前敲響鑼鼓,驚動了這五個人。說時快那時遲,大家一哄而上,朝著這五個人就撲過去。一時間,鑼鼓喧天,戰馬嘶鳴。五人情知不妙,連忙調轉馬頭往回衝。黑夜混戰中,俘虜兩人,逃走三人。其中逃走的一人丟棄了絳紫錦袍和玉帶。後來才知道,這個丟袍棄帶的人就是金軍元帥金兀術。大家一聽,都捶胸頓足,為沒有生擒金兀術而感到遺憾。
可韓世忠一點也不感到遺憾,他還等著和金兀術大戰一場呢。第二天,金山江麵上,韓世忠率領水軍八千人和金軍十萬之眾對陣。雙方展開激戰,韓世忠夫人梁紅玉親自上陣,擂鼓助威,宋兵士氣如虹,大敗金兵。
金兀術派遣使臣送來書信,願意歸還所有搶奪來的財物,希望韓世忠可以放他一馬,讓他北渡長江。韓世忠不為所動,嚴詞拒絕。金兀術還是不死心,又派使臣送來書信,如果韓世忠答應讓他北還,他會獻上戰馬五千匹,又被韓世忠一口回絕。
就這樣,金兀術被韓世忠的宋軍一路追擊,最後逃入河道湮塞的黃天蕩。黃天蕩裏溝河縱橫、港汊密布,地形複雜,隻有一個出入口。金兀術被韓世忠的水軍堵住了出口,死死封在裏麵,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被困了長達四十天,處境艱危。
韓世忠水軍中大多是車船,船體高大,日行千裏,且穩定性好,作戰威力強大。韓世忠特地命令工匠製作了許多帶有鐵鏈的大鐵鉤,讓驍勇善戰、年輕健壯的水兵用這種大鐵鉤來對付金兵的小戰船,宋兵在大車船上居高臨下,甩出大鐵鉤,鉤住金兵的船舷,使勁一拽,金兵馬上人仰船翻。
金兀術不禁感慨道:“宋兵駕船就好像我們騎馬一樣敏捷,怎麼辦呢?”無奈,金兀術隻能再次低聲下氣祈求韓世忠放過自己。韓世忠態度堅定,說:“隻要你放了我們的皇帝和太上皇,歸還我們大宋王朝的土地,那我們一定會保全你的性命。”
金兀術默不作聲,回去後仰天長歎:“我從北方起兵以來,從來沒有如此狼狽!難道我要死在這裏了嗎?”
這時,一個貪財的書生前來獻計,建議在小船內裝土,有了重量,船就更加穩定;再在土上鋪一層木板,走起路來也很平穩。這樣,宋兵的大鐵鉤就無用武之地。等到一個無風的日子出擊,用火箭射燒大車船上的篷帆。另外,可以開鑿一條河渠直通到宋軍的上遊,這樣,宋軍的黃天蕩之圍就失去了作用。金兀術一聽,喜出望外,采納了他的建議。一夜之間,金軍鑿通了河渠。
最後,金兀術就是靠著這條計策,用火攻才得以逃脫,北渡長江返回老巢。
雖然金兀術逃回了北方,但是激戰四十八天的黃天蕩之圍,卻給了金軍沉重的打擊,從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戰局。
韓世忠不僅作戰勇猛,也敢於堅持正義,據理力爭。嶽飛蒙冤下獄,朝堂上下沒有一個人敢為嶽飛鳴冤,唯獨韓世忠當麵質問秦檜:“嶽飛何罪?”當得到的回答是“莫須有”時,韓世忠憤慨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正是通過這件事,韓世忠看清了南宋統治者苟且偏安一隅的虛偽嘴臉,感覺自己北伐複興中原無望,憤然上書祈求告老還鄉。從此,這位抗擊金兵多年的民族英雄閉門謝客,不再過問政事。但他身上的英雄氣概,一直激勵著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