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眼裏無塵,天地自寬;心若有容,天地自大。煩惱由心而生,就應該由寬心抹去。不要為小事介懷,煩惱不應該是人生的常態。學會以寬容的心態包容生活中的瑣事與摩擦,就能告別那個煩惱的自己。
01.心生快樂則“樂”,心生煩惱則“惱”
智慧不開,便參不透人生的煩惱。
人為什麼會煩惱?答案五花八門。究其原因,也許還是智慧不夠,參不透;度量太小,想不開。我們隻是俗世中的俗人,沒有參禪悟道的本錢,也不想離群索居,更無法擺脫不了紛擾的世事。但是至少,我們應該盡可能讓自己遠離煩惱,即使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個年輕人心中充滿煩惱,他忽而想到不可知的前程,忽而想到不知道如何追求的意中人,忽而想到學業,忽而想到雙親,每一天,他都為各種各樣的事情煩惱,他想找一個解脫的方法,幹脆趁著假期出去旅行,希望能有些收獲。
他路過一片草地,看到一個小牧童正在綠草中放牛,他騎在牛背上,吹著一個短笛,看上去非常自在。年輕人問他:“你看起來這麼快活,難道沒有煩惱嗎?”牧童說:“怎麼會沒有煩惱?我要寫作業,要上學,不過,一放假,我在這裏吹吹笛子,什麼煩惱都沒了!”
年輕人向牧童借來笛子,學著他的樣子吹了起來,他根本不會吹笛子,吹出的噪音讓他更加心煩意亂。他隻好告別牧童,去其他地方找方法。
他走到一條河邊,看到一位老者正在釣魚,老人神態安詳,似乎不在乎能不能釣到魚,隻是享受著青山綠水。年輕人羨慕地問:“您這樣逍遙,難道沒有煩惱?”
老人說:“誰都有煩惱,但能這樣釣釣魚,什麼都忘了。”年輕人借來魚竿試著釣魚,卻發現自己總想魚兒趕快上鉤,偏偏魚叼了魚餌遊走了,他氣急敗壞地扔了魚竿。
年輕人繼續走,走進山間的一間寺廟,他問正在打坐的禪師:“這位師父,我心中滿是煩惱,很想解脫,你能告訴我怎麼辦嗎?”
禪師看了他一眼問:“有繩子捆住你嗎?”
年輕人說:“沒有。”
禪師說:“既然沒有繩子捆住你,怎麼說得到解脫?”
年輕人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束縛心靈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所以,牧童和老人能夠在煩惱中享受寧靜與快樂,而自己,隻能不斷尋找解脫方法。
就像禪師所說,煩惱是一條繩子,但是,沒有人用它綁你,是你自己綁住自己,還越綁越緊,最後不得解脫。改變煩惱的唯一辦法就是改變心態。就算再多的人告訴你怎樣能快樂,他們提供的不過是一把鑰匙,要不要打開那扇門,還是由你自己來決定。
煩惱有很多解決方法,有時候按部就班就能解決煩惱。例如學業上的壓力,事業上的瓶頸,再煩惱也沒用,但一天天努力,那些巨大的困難就會變小,最後甚至不能稱為煩惱。甚至可以說,有形的煩惱大多能用這種方法解決——著急沒有用,寬心和努力最重要。
想要解決煩惱不必太急躁,你越是急,越是會增加新的煩惱。最好的辦法是不要搭理心中的煩惱,轉移一下注意力,做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煩惱的對立麵就是開心,煩惱時候尋開心準沒錯。解決自己心靈上的桎梏,生活中的煩惱便也遺忘了大半。
69歲的王亞梅老人是在這個小區裏家喻戶曉,她不是個名人,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退休後,她每天喜愛幹的事隻是在陽光底下擺個小板凳,抱著她養的狗舒舒服服地曬太陽,可是,小區裏的每個人都知道她,都喜歡她。因為她是他們的“知心奶奶。”
前年的一個下午,王奶奶一邊曬太陽一邊聽廣播,突然被一陣爭吵打斷,吵架的人是剛搬到這個小區的小兩口,剛結婚沒多久,都是獨生子女,都不知道體諒對方,又各自有一堆的煩心事,這天吵了一個上午,現在嚷嚷著要去離婚。王奶奶對他們說:“你們倆都過來,離婚也要和人說說原因,先跟我說說,我給你們裁斷。”
小兩口正在氣頭上,突然遇到個能評理的,就一左一右地開始跟王奶奶抱怨對方的不是,一直說了兩個小時,說得口幹舌燥,最後王奶奶問:“你們還要離婚嗎?”男的說:“好像也沒什麼大事,而且現在去民政局也太晚了。”女的說:“的確沒什麼大事,麻煩您老人家了。”然後,小兩口親親密密地回家了,從此他們每次吵架,都要到王奶奶麵前,讓她評理。
一傳十、十傳百,起初,年輕夫妻有什麼煩惱,喜歡找她;中年人有壓力,也喜歡找她;小孩受了委屈,還是會來找她……王奶奶說:“我其實什麼也沒做,就是聽他們說,等他們把想說的說完,自己就恢複了。誰不需要發泄壓力呢?反正我閑著也是閑著,就聽他們說說吧。”因為有王奶奶,這個小區的住戶的情緒總是格外好,鄰裏間也更加親熱和睦……
想要保持心情的平和,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宣泄煩惱與壓力,我們不是聖人,不必把所有煩惱都壓在心裏,等自己“想開”。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更簡單,更合適的辦法,這能讓我們以最短的時間調整自己的狀態,讓自己回複到正常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