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可不可以欠?可以。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找個可靠的人提攜一把,指點一下,大家互相幫助,也算禮尚往來。但千萬要記住人情是債,盡量不欠,欠也少欠。不要不敢開口,更不能隨便開口,遇事多想想,盡量不要把人情變作負擔,你才能走得輕鬆。
05.不要把感情當成一種投資
感情,應該有一種不摻任何雜質的純淨。
“我付出這麼多,為什麼要這麼對待我?”這樣的話,你一定不陌生,也許有人對你說過,也許你對別人說過,至少你一定親耳聽過別人說這句話。因為感情總是和付出有關,但付出和回報又不一定成正比,於是就會有不平和埋怨。這是因為人們並沒有真的看透感情,感情和人情,畢竟是兩回事。
有這樣一位單身媽媽,因為孩子沒有爸爸,她既有普通父母的望子成龍之心,又覺得孩子更不能輸給別人,一定要出人頭地。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她盡心盡力地扮演著雙親的角色,不惜一切代價努力賺錢,即使再忙也不放鬆對孩子的嗬護,不論是家長會還是學校的各項活動,她一定擠時間到場,讓兒子不會產生心理問題。
為了兒子能夠全麵發展,她讓兒子學了很多東西,為的是為將來鋪路,兒子也非常爭氣,在學習上異常努力用功,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大學,母親為自己的兒子感到自豪。
幾年後,兒子大學畢業,在美國定了居,並且遇到了心儀的姑娘,還結婚組建了家庭。她感到非常欣慰,決定在自己離休後到美國和兒子團聚,安度晚年。
就在她離休後,她寫信告知兒子自己要去美國,卻她收到了兒子寄來的一張支票和一封信。兒子在信中說他們的家庭很穩定,不希望她去打擾,還說十分感謝她的養育之恩,還將這些年的花費計算了之後又添了一些錢寄給他,希望從此她不要再去打擾他的家庭了。
一生的心血付出去,卻收到這樣的信件,對她來說可謂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她沒想到,自己付出一切盡心盡力培養出的兒子竟然會嫌棄自己是一個負擔,要和自己斷絕關係。她每天對著支票發呆,過著痛苦不已的日子。
可是,痛苦又有什麼用?這麼多年,她沒有幾個朋友,即使現在她住院了,也隻能用自己賺來的錢雇一個護士照顧自己,兒子大概再也不會回到身邊,難道她的生命隻能在孤寂與怨恨中度過?一場大病後,她終於想開了,自己過了那麼多年的苦日子來撫養兒子,現如今應該要享受生活了,隻是難過什麼也不能改變。
她站了起來,開始計劃用這筆錢環遊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她認識了不少人,有年少的,也有年老的,她突然發現自己竟然錯過了這麼多東西。於是,沒有兒子,她也度過了一個非常安逸而美好的晚年。
感情和人情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界限,但二者並不是一回事。重感情的人未必是個講人情的人,懂人情的人在交際場上玩得轉,卻未必重感情。以及,人情處處存在,感情,卻隻能在特定的人身上才會產生,才會投入。
可以說,人情也是感情的一種,但人情可以還,甚至可以一筆一筆算得很清楚,但感情卻無法計算,甚至無法償還。人情有明確的起點和目的,感情卻不然;人情可以有具體的內容,例如誰幫了誰一個忙,感情的內容卻太多太複雜,遠遠不止一個忙那麼簡單。
感情比人情深厚得多,往往是親密的人之間才會產生,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深,深入血肉。人情是算得清的,感情卻無論如何都算不清,不論付出還是獲得,都無法量化,也無法說清誰對誰錯,誰少誰多。“欠”與“還”這樣的字眼,不適合形容感情。
當付出的感情沒有得到回報,反而受到傷害,應該報複,還是應該寬容?這要看你如何看待這段感情,畢竟它不是一種投資,有沒有回報要看感情對象的看法,如果你看不開,那麼受傷的隻能是你,作繭自縛的也是你,甚至為此醫生鬱鬱不樂的人還是你,更讓你鬱悶的是,你並沒有做錯什麼,錯的是別人。
別人對你不公平,你卻要對自己公平。既然之前已經付出了很多,現在,你該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了,何必計較這些算不清的人情恩怨?別人負了你,你更不能辜負自己,看開一點,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付出的感情,總是收到過一些溫暖的回憶,這就夠了。
看淡付出,珍惜收獲。這是心寬的人為人處世的法則,他們看重的是自己的心意,而不是別人做了什麼,如此,他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隨處看到風景。隻要銘記這個道理,不論人情還是感情,你也能在波折之中,品味其中的美好和心靈的怡然。
06.幾杯清酒寄清心,一聲感恩暖人情
人情最讓人溫暖的地方,不在於它的回報性,而在於它的傳遞性。
歐洲有一個節日叫“感恩節”,這一天,人們要對身邊的人表示感謝,不但要感謝自己的親朋好友長期以來的關照,也要感激同事、感激鄰居、感激曾經對自己給予幫助的人。人情要掂量著欠,掂量著還,但,人情也是感情,需要我們用心銘記。我們也許暫時沒有能力回報他人的付出,但至少要在心中銘記著他人的奉獻,這就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