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判斷力不排斥雄心壯誌(2 / 2)

針對同一個論題,他進一步講道:

判斷力甚至會有可能為滿足我們的自私願望,使我們產生行善的傾向。

善良讓我們微笑。在我們周圍種下快樂之花,可以使我們的眼睛或者心都不會受到悲觀情緒的影響,這實在是令人愉快的事;而歡樂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煥發出金色光芒,聽到歡笑的聲音不是比聽痛苦的嗚咽更美好嗎?

所以,我們應該永遠都不要錯過行善的機會,要時刻在精神上準備行善。

不是每個人都具有感激之心的,行善的人可能會遇到費力不討好的情況。

行善的人不會因為這件事而感到痛苦。如果他行善了,就不會像個討債的人,在某個特定的日子前來逼債;而是一個施予者,達成自己的使命,從中得到個人的滿足,不奢求會有什麼人因為他的善行而感激他。

如果受惠的人充滿感激,那麼行善所帶來的幸福感肯定更高了。有一種判斷力,是一種特別高貴的特質,稱做道德感。源賴朝對這個特質的定義如下:

道德感是心靈的判斷力。道德感是推理站在我們麵前而產生的超級力量,為了使我們受到保護,不至於消極地跟隨我們的直覺。由於道德感的協助,我們才能不用太多波折就攀登上了職責的陡峭山路。

這種道德感是一種明辨是非的重要特質,這種特質讓我們看出一些理論的危險,我們容易陷入這些冠冕堂皇理論的引誘中。

正是道德感向我們分辨出合法特許權和禁用的分界點。

道德感不會禁止我們走到某種程度的險地,良心會感到不安,通過推理向我們證明,如果再不懸崖勒馬就越陷越深了。

道德感使人類的文明與野蠻分開。道德感是精神活動的調節器,也是誠實可靠行為的指示燈。

我們必須深切地同情那些缺乏道德感的人,因為他們是所有衝動行為的受害者,這種衝動源自於他們的獸性。其實,獸性沉睡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一個人如果道德感得到開發就會生活得平靜。當他享受到征服別人的滿足感時,會審視自己的內心深處,懷疑是否有邪惡的存在。

道德感與判斷力一樣,由推理產生,應用實踐可以促進道德感發展。

道德感是那些遠離邪惡人的財富,這就像有的人因為擔心受到玷汙,會避開四濺的泥漿。

那些絲毫不擔心的人卻身上裹著泥漿,掙紮著,沉入泥潭,最後被吞沒。

源賴朝再次拿起了判斷力的防護武器,這次是關於藝術方麵的。

他說,你能夠想象,一個畫家構思出一幅畫,然後將他心中的人物集合在一起,以這樣的方式來違背判斷力的原則嗎?

如果真是這樣的,那麼我們注定會看到和橡樹一般高的人,好像孩子的玩具積木一樣的房屋,缺乏平衡感、綠色或者粉色腿腳畸形的動物們。

瘋子因此這樣描繪自然界。自然界對他們而言充滿奇怪的外形。

但是,具有判斷力的人會讓事物重現真實的一麵,就像公正的論斷構想的那樣。如果他們有時在事物周圍放置了美麗的光環,看起來有些誇張,我們也不要譴責他們。

美無處不在。美駐留在最簡陋的事物中,使我們的環境煥發光彩。如果我們對美麗的事物視若無睹,我們就會被不公的偏見蒙住了眼睛,或者我們的頭腦不夠開明去培養思考的能力。

思考的能力首先啟發給那些拓展判斷力、拒絕假象詭辯的人。假象和真理一起環繞在我們周圍。

這樣的人不會為瑣事勞神,他們采納不變的原則和推理,讓他們進行推理、判斷,然後得出結論。

如果沒了判斷力幫助創作,最令人驚歎的發明就永遠不會公布於眾。判斷力強化那些通過邏輯構想發明的人,邏輯會向他們論證假設的真實性。

然後,隨之而來的是以經驗為基礎的權威,權威會保護維持判斷的結果,接下來使用精神的力量武裝他們。精神的力量是和平的征服者具備的真正榮耀。

源賴朝寫下了這些話的時候,就預見了我們每天見證的那些輝煌成就。他用獨具洞悉時空的目光,瞥見了這些勇敢征服者的身影。他們的壯舉有時看來瘋狂大膽。實際上,正是他們崇敬判斷力,才會準確無誤地估計出自己首創精神的價值。難道人們不該承認這一點嗎?

一個人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與這位古代的哲學家進行促膝長談般的思想交流,任何人都不會拒絕這種樂趣,這時,源賴朝就會說:

熱情是水晶,但判斷力卻是青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