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百萬富翁談到了節儉這個話題,他認為失敗的原因在於“一開始不願節儉,並總是希望生活中能突然出現轉機,使人從此聞名富貴”。其他人認為這個教訓已經爛熟於心了。
還有一位名人說:“失敗的原因是無法在揮霍的拉岩石礁和貪婪吝嗇的卡律布狄斯大旋渦之間做出選擇。”這個原因很特別但是真切。換言之就是既不要過於吝嗇也不要過於慷慨,當然做到這點很難。沒有比吸血鬼更卑劣的人了,一味索取卻不付出。這樣的人也許經濟上算不上一個失敗者,但是在其他各方麵都是一個失敗者,因為生活不僅僅是“擁有”。但是,也有極端慷慨的人,寧願從身上脫下自己的襯衫施舍給貧窮的人。但這終究又有什麼意義呢?假如他因此得了肝炎一命嗚呼。其實我們所應該努力遵循的是一種中庸之道。
一位經營大鋼鐵廠的先生似乎認為城市裏的孩子不會變得吝嗇,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很多失敗正是源於對節儉習慣的忽視。而根據我的經驗,那些成為必要的、灌輸在農村孩子腦海裏的習慣,是幾乎不可能教給城市孩子的。”這或許言重了,當一個人在不得不節儉時而節儉,會令人稱道;而當一個人無須節儉卻認為生活應該節儉時,會更加彰顯美德。田園式的生活幾乎無法逃離與節儉掛鉤的命運,而城市裏的人通常能夠選擇過揮霍的生活還是節儉的生活,但是不能由此認為城市裏的孩子不可能學會節儉,成百上千的城市裏的年輕人正在這方麵身體力行。
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一位領軍的資本家中肯地說道:“一個人如果不適應他所做的工作便會失敗。事實就是,每個人都應將工作看作自己所被賦予的使命,就像聖保羅那樣,盡管很少有人會從事與保羅相同的工作。”這種觀點對極了。找到你最擅長做的事情,然後將其作為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
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那麼在尋找的過程中,你就可以無所事事、無須工作賺錢、四處遊逛、依賴父母的財產、等著直到適合自己的事情出現嗎?絕不是這樣的。無論如何別浪費時間,做點什麼或學點什麼,不斷讀些有益的書籍,一定時間後,你會看到一種景象或聽到一個聲音,它們將指引你向前,帶你走向成功而不是失敗。
也有人認為失敗的原因是“天生無能或與生俱來缺乏獲得能力的頭腦”,這看起來像是對傻瓜的禮貌定義。但如今隻要有意向,幾乎每個年輕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彌補先天不足。
如果一個人要堅持愚蠢,堅持自找失敗,堅持讓自己的事業一團糟,那麼他會這麼做:養成壞習慣,結交壞同伴;喝酒、撒謊,無視黃金法則;害怕說“不”,並隨波逐流;賭博並沉溺於慵懶之中;輕視實踐和正確的經商之道;認為自己軟弱無能,一無是處;鄙視早期的自律品質,嘲笑持有明確的目標,認為節約是窮人的事;認為有男人般的性格以及別人對自己好的評價並無特別價值;無視其他人的感受,成為社會的人渣,連自己最好的朋友都厭惡自己;認為承諾推遲十分鍾兌現亦無所謂;學會拖延,能推到明日做的事情一定不會當日完成,能交給別人做的事情絕不自己明天做;忘卻或踐踏美德與純潔;成為揮霍之子,等等。
這些都是傻瓜的特征,因為這些當中沒有一項是生活中必需的。隻要願意,每個人都有權選擇去做相反的事情。
27
沒有思想的人是注定會被操縱的木偶
我所做的一切有價值的事情都並非偶然為之,我的任何發明創造都並非源於偶然,除了留聲機。當我下定決心要達成某種結果的時候,我會勇往直前,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試驗,直到得出想要的結果。隻要正確引導雄心壯誌並持之以恒,那麼任何事情皆有可能。
——托馬斯·愛迪生
支配世界的是思想,而不是金錢。這個世界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靠機器來完成,而機器就誕生於思想。工人如果沒有思想,也就相當於一台機器。他滿足於一生都在重複同樣的工作,年複一年地做著同樣的事情,沒有進步,沒有抱負,也沒有目標。隻有有思想的人才會成為工長,或者業主。思想為他帶來靈感和力量,思想將他所有的智能集合起來,這些智能又控製和開發了他的體能。愚鈍讓人成為工廠裏的一台機器,隻有思想才能造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