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領旨謝恩!”
“罪臣領旨謝恩!”
兩個男人一前一後跪地領旨。那宦官卷起金抽,交遞給萬孝文,而後攙扶起子鼎說:“左將軍,外麵有人等你!”
“誰?”
“將軍去看便知!”
子鼎在那個宦官的引領下,來後獄後的一片小樹林中。隻見前麵站著一個身著鎧甲,手持寶劍的上將軍,正背著手仰天望日。
“這位是?”子鼎剛要問,那位將軍便轉過了身
“陛下!”
一見李隆基親自來接他出獄,子鼎驚跪在地,半天不敢抬頭。
“萬子鼎,你身上的傷好些了嗎?”李隆基也沒有把他攙起,隻是上前關心的問
“多謝陛下關心,好多了。”子鼎依舊不敢抬頭
李隆基歎了一口氣說:“你是不是還在恨我!恨我的無情無義!”
“微臣不敢!”子鼎抬起頭,咬著牙說
“萬霄啊萬霄!這世上能有幾個人懂聯的心思?莫不是在你們這些人眼裏,我每次都是歡天喜地的殺死自己的親人?”
“陛下,何出此言?”
子鼎不懂李隆基的用意,李隆基這才把他攙扶起說:“我和玄玄算是跟著皇姑長大。我記得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問我皇姑‘何為聖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姑媽打開房間的窗格,指著外麵的太陽說:三郎,你看那太陽東升西落,滋養大地,可曾為某一個人停留過?我搖了搖頭。我皇姑告訴我,聖主就如日,東升西落,懂得以理待人,以理服人,而不為某人停留。這句話一直牢記在我心,可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我的堂姐安樂公主就缺少這樣的眼光才會恃寵而驕。而我的姑媽及其朋黨雖有萬般才能,卻到最後忘記了所謂日新月易之則,從而不能從自己的角度中抽離出來。才會引來多少人的牢獄之災。”
子鼎知道李隆基說的有他的道理。李隆基見他低頭不語,又上前道:“可就是這也改變不是我和她們流著相同血液的事實。然而站在這個位置,就要做替萬民著想,手持利刃與自己的長輩手足相向,是我們這些人不得已所麵對的事情。但就是這樣,我還是要說,我是大唐高宗天皇與則天大聖皇後的孫子、鎮國太平公主的侄子。我們李唐的江山將在我手上繼續千秋萬古。”
子鼎突然對李隆基泛起憐惜之心,真是帝王不易。就在他回味李隆基的話時,李隆基從身上取出那支珠釵,遞給子鼎說:“其實你已是一個成功的人,你領兵屢立戰功,作為將軍你已可以名揚四方。你知理孝順,作為兒子你已不愧天地。你讓一個女人甘心為你香消玉殞,作為男人,你......”
“啊!......司玉!”
子鼎捧著那支珠釵,突然發現上麵有血,頭頂就開始冒汗,覺得自己整顆心都要跳出胸口。
“子鼎!對不起!”
李隆基不想看見這個男人心碎的模樣,話到嘴邊咽了回去,丟下這一句,邁腳離去
“司玉!”
子鼎發瘋一般從地上爬起,手裏緊撰著那支珠釵,向家裏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