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後世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車。1913年問世的福特T行車和同時期的其它汽車相比有太多的競爭優勢了,僅僅八百多美元的售價相對於同時期二千到三千美元的汽車來說簡直就是被白送。流水線和熟練工的專業運作使得在T型車的生產效率極高,到了後期,僅僅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一輛T型車的組裝,到了1921年,T型車的售價更是降到了二百多美元一輛,這就是流水線生產的強大威力!
小開繼續想道:流水線的強大僅僅是福特成功的一個方麵。將車的一些零件分包給其它生產商,讓更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是福特成功的另一個秘訣。福特公司在生產中緊緊抓住了核心技術,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有重點有放棄。並且采用了工業垂直整合的方法來降低汽車成本。
流水線生產確實強大,但是一切都由一個前提,那就是零件的標準化。如果沒有標準化,流水線生產頂多在一些簡單工業品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實現產品標準化的,即使輪船等大型複雜工業產品依然可以標準化生產,二戰時期,被稱為人類流水線工業的扛鼎之作——自由輪更是這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勇於創新的實業家亨利?凱澤成用預製構件和裝配的方法大規模生產船隻。一艘萬噸級自由輪從安裝龍骨到交貨,原來要200 多天,凱澤一開始就把生產時間減為40天,半年之後,一艘萬噸自由輪創下24天下水的世界紀錄。這時候,美國的船隻生產超過了德軍的打擊能力,180萬美元的自由輪隻要能成功地完成一次越洋航行就被認為是成功地完成了其建造使命。
像戰前福特組裝汽車一樣,大量自由輪的預製構件通過鐵路平板車自全美各地的工廠運到組裝它的船台。“羅伯特?皮爾裏”號自由輪的龍骨於1942年11月8日上午12點01分開始鋪放在船台上,總重超過1400萬磅的25萬個部件在4天15小時零29分鍾內被組裝完畢,1942年11月12日,它下水了——它的油漆甚至都還沒完全幹透。
將生產一件昂貴工業品的生產壓力分散到了大量一般企業,並且通過協調合作,提高效率才是工業時代的不二法門;而在軍事方麵,標準化零件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萬國牌和大雜燴永遠是一支軍隊永遠的痛。
現在看來,自己雖然早就在標準化方麵進行著努力,但顯然還遠遠不夠,任得而道遠,是時候加以引導和改變了!自己要效法後世,在產業協作和協調方麵,將大量的中小企業整合到整個國家的大工業格局之中,大工廠生產核心部件和負責最後的集成總裝,像一些不重要的部件或者由自己生產效率低下的部分則交給專門選定的中小工廠去做,不但可以提高重要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能,同時解決了大量中小企業的生計問題,為進一步擴展企業規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才是後世真正的“雁行式”現代企業產業結構。
而在軍工領域,則還要注重軍民產品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大量簡單產品和低值易耗品直接由中小企業去生產,以彌補供應的不足,而專業的軍工企業則將精力投入到重炮、火箭等精密設備和動力設備的生產、研究方麵。
有了清晰的思路,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小開自言自語道,在提高硬件和管理水平的同時,還要逐步加大保證工人的合法權益和福利待遇等方麵的立法,這不僅僅是一個生產積極性的問題,更涉及到社會的公平性和國家未來發展的問題,一個國家和社會隻有當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可以從國家的發展中獲得利益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發展才具有後勁,才可以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