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艦隊的出現讓雙方方才保持了最後的克製,同時退出戰鬥,但都在不遠處保持著警戒,大明艦隊顯然不想摻合雙方的戰鬥,那兩不相幫的態度,分時是在向交戰雙方說:“我就是來打醬油路過的,我過去後,你們可以繼續!”
不過,大明第七艦隊此行的目的地顯然是倫敦,那旗艦上一麵火紅的太子龍旗顯然是在向世人昭示著,這是大明皇太子前來英國迎親了!看著英國人興高彩烈甚至還有人在甲板上拉開褲子對荷蘭人發動“尿攻”的得意樣子,讓荷蘭人很不爽,而英國艦隊示威似的連後衛都不放便轉舵隨著大明艦隊一起離去,荷蘭人打又不敢打,隻得紛紛用惡毒的話言咒罵著,甚至有人公開埋怨,荷蘭的公主為什麼偏偏大的大小的小,咋就硬是找不到個合適的人選呢……
大明第七艦隊前來迎親的消息連同英荷兩國海軍摩擦的消息幾乎同時在兩國傳開,但顯然,大明帝國的態度更值得人們去揣摸!
英國王室、政府顯然對與大明帝國的這次聯姻十分重視,英國王室與政府心知肚明,沒有大明帝國秘密出售的40艘軍艦的支持,英國的職業海軍之路根本沒有可能如此之快取得對荷蘭艦隊的均勢!
在英國政府積極籌備婚禮的同時,事情顯然並沒有如兩國民眾所希望的那樣,因大明的迎親而給英荷帶來暫時的和平,5月28日,英荷雙方正式宣戰,英荷戰爭的序幕被拉開了。
英國方麵製定的戰略主要是控製多佛爾海峽和北海,切斷荷蘭與外界的一切聯係,迫使荷蘭人投降。為此,海軍艦隊司令布萊克采取了集中強大艦隊、攔截通過海峽的一切荷蘭船隻的戰術,以確保其的絕對製海權。他大膽地在海軍作戰中引進了陸軍作戰注意隊形和整體效果的戰法,發展了海軍戰術。
戰爭的伊始,英國便將自己的艦隊分成紅、白、藍三個支隊以便於指揮,並頒布了“第一個海軍紀律條令”,整頓軍紀。另外,他還派出艦隊到蘇格蘭北部襲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運銀船,到北海擊沉或捕獲荷蘭的捕魚船,甚至進入波羅的海,破壞荷蘭和北歐、東歐方麵的海上貿易。毫無疑問,這種戰略戰術的運用對於荷蘭經濟方麵的打擊是致命的。
荷蘭方麵製定的戰略正如小開同誌收到情報後所評價的那樣,這種以強大的艦隊為商船護航,強行通過多佛爾海峽,確保與外界的聯係的戰略太過消極,荷蘭戰略部署的不當更使之陷入劣勢的境地,荷蘭在次要戰場,即地中海戰區投入了過多的兵力,從而使其在海峽爭奪方麵的力量顯得十分薄弱。
荷蘭海軍將領馬頓特羅普盡管在與法國海盜和西班牙海軍的長期作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海戰經驗,具有很高的統率藝術,荷蘭水兵的戰鬥素質也比較高,但各艦常常缺乏協調能力,加之裝備、數量方麵的欠缺,以致在軍事方麵仍處於劣勢,使得英國的海上封鎖奏了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