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英荷宣戰(1 / 2)

大明帝國駐英國公使對外宣布大明帝國皇太子將親來英國迎娶索菲婭公主的消息,讓英國上下對大明的好感再一次升高,目前,英國正受到荷蘭人的全麵封鎖,而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大明此時,沒有選擇落進下石,反而宣布前來迎娶公主,顯然,這隱隱代表了大明對英國的支持態度!人們對英荷之爭的前景一下子樂觀起來!

在一些激進的議會議員的遊說下,英國海軍一改了過去戰時征召武裝商船和海盜船的習慣做法,而將武裝商船和海盜船作為預備役用,英國海軍正式師從大明,宣布建立國家常備海軍,由於人們對戰爭前景的樂觀,英國政府為重建海軍而特別發行的“海軍公債”得到人們的熱捧,有了錢的英國海軍,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英國海軍大型艦隻就神奇的由39艘猛增至80艘,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二層甲板、並擁有60至80門炮的巨型戰艦,規模最大的“海上主權號”,排水量達到1500噸,四層甲板104門重炮,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彈淨重60磅,一次齊射的炮彈重達一噸!

另外,英國政府還如後世曆史上被稱為“護國公”的克倫威爾所做的那樣,在從大明留學回國人員的建議下,加強海軍訓練和管理,改善水兵的薪餉膳食,製定所謂的獎金製度,犒勞俘虜或擊沉敵艦有功的士兵;還專門從陸軍中選出兵士擔任職業海軍軍人,並任命經驗豐富的職業陸軍軍官布萊克為新的海軍統帥,負責指揮新生的海軍。

有了強大的艦隊做後盾,英國人漸漸變得有恃無恐起來,2月,英國議會派出兩位特命全權大使出使荷蘭,提出兩國應該結成更緊密、更真摯的同盟—— 即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在國際條約和國際同盟中,兩國應該像一個統一的國家那樣采取行動,在某些場合下,甚至在內政問題上,荷蘭三級會議應服從英國議會的決定,這個建議自然遭到了荷蘭三級會議的斷然拒絕。

作為回應,英國議會比曆史早了幾十年迅速頒布了《航海條例》,這是英國在完成戰備後對於荷蘭的公然挑釁,也是重商主義的典型產物,當然,作為對大明帝國支持的回報,此《條例》顯然非彼《條例》,《條例》規定:任何運到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原商品生產國的船隻運送;不許英國商人進口處於非盟國狀態的中介商品等等,此《條例》中的各款明顯是針對大量從事“中介貿易”和海運的荷蘭,是對荷蘭的嚴重挑戰。荷蘭提出抗議要求英國廢除,遭英國斷然拒絕。

到了此時,英荷雙方都意識到戰爭的不可避免性,劍拔弩張的形勢下秣馬厲兵式擴軍備戰展開了。英國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次緊急動員了 125艘武裝商船;荷蘭也在大量征用商船,使海軍艦艇擴充至226艘,英荷戰爭的陰雲開始籠罩西歐!

5月25日,英國海軍將領布萊克率領20多艘艦船在多佛爾海峽巡邏,與荷蘭海軍上將特羅普率領的42艘為商船護航的軍艦不期而遇,布萊克按慣例要求荷蘭海軍下降軍旗向英國國旗致敬,遭到拒絕。(按:曆史上,自從13世紀以來,英國總是要求其他國家的船隻在經過多佛爾海峽時必須向遇見的英國軍艦行“升旗”禮,以示敬意,承認英國的所有權,原本這一要求無礙大局,但在兩國矛盾日趨尖銳、敵對氣氛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摩擦自然不可避免地不斷發生。)

英國軍艦隨即開炮轟擊,荷蘭艦隊也不甘示弱,隨即開炮還擊,一場遭遇戰就此拉開,4個多小時後,荷蘭損失了2艘戰艦,布萊克的旗艦“詹姆斯”號被射穿了70多個彈孔後,正當雙方準備拚死一戰之時,雙方的觀察哨幾乎同時發現了遠處海麵上一根根的煙柱和高高飄揚的黑龍旗,大明艦隊出現了!隨著大明艦隊的距離拉近,雙方都看清了,這正是大明第七艦隊,那隻曾經到訪過歐洲各國的鐵甲艦隊!這支艦隊的戰鬥力至今還在歐洲各國傳為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