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晚晴在海圖上標記出了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林遠打開了通訊器,通知了北京艦。
按照原定計劃,北京艦上起飛了三架直升機,每一架都攜帶著一部拖曳聲呐,拖曳聲呐是聲呐的一種,隻不過是安裝的方式較固定式聲呐有所不同,固定式聲呐是安裝在船體內部的,比如現代軍艦廣泛采用的球鼻形艦首,裏麵就安裝著聲呐係統的發射和接收基陣。
而拖曳聲呐是聲呐本身在海裏,由拖曳索固定在軍艦上或是直升機上,這樣可以降低軍艦或是直升機自身的噪音對聲呐的不良影響。
三架直升機從三個方向探測林遠附近的魚群,對直升機上的聲呐操作員來說,用聲呐找魚這種事情還是第一次做,以前都是用聲呐探測敵方的潛艇和水雷的,不過找魚群和找軍艦潛艇的原理都相同,很快,聲呐回波顯示屏上就出現了明顯的回波。
不過聲呐操作員並不能直接立刻判定它是不是魚群?因為他知道這些也有可能是暗礁群,所以他等待了一會兒,讓聲呐係統來判斷目標是不是有速度。
無論是雷達還是聲呐,探測目標是否有速度的方式都是多普勒效應,就是當波源運動的時候,接受者會發現波的頻率會發生變化,很快操作員就發現了回波頻率的變化,他很快聯係到了林遠:“艦長,發現一個魚群!方位零零二五,距離零點八。”
為了便於指示方位,所以操作員彙報的魚群方位已經換算成了相對於林遠的方位,即魚群位於林遠的二十五個密位方向,距離是零點八千米。
沈晚晴立刻把魚群的位置標注在海圖上,林遠隨即命令船隊向著魚群的方向轉向,漁船都是以風帆為動力,船員立刻調整風帆的方向,船隊開始向著魚群的位置行進。
每隔十分鍾,操作員都會報告一次魚群的方位,方便林遠追蹤,可是三十分鍾之後,沈晚晴卻說道:“好像出現了問題。”
林遠連忙湊過去看,問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張海圖上麵布滿了格子,每個格子代表一定的距離,所以可以從海圖上大致推斷出距離,沈晚晴說道:“盡管這張海圖表示的距離不是很精確,可是我也能看出來,魚群的速度加快了。”
不用沈晚晴多說,林遠就明白了她的意思,魚群加速,意味著它們的速度將會超過漁船的速度,所以無論怎麼追趕,漁船都不可能追得上魚群。
此時的漁民還不知道這個情況,他們的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這些船隻捕魚的時候用的都是拖網,網是固定在船體上的,漁船拖著網往前走,把魚收進網中。
但是這些拖網不用的時候都是收在船中的,漁民們知道了魚群就在前方,都把網拿了出來,準備投放到海裏。
可是現在魚群卻要加速逃離了,這不僅會讓漁民們失望,林遠的計劃也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林遠沒有想到魚群的速度竟然會比他們的漁船還要快,林遠自言自語地說:“該怎麼辦呢?”
這時直升機上的聲呐操作員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在通訊器裏,他焦急地說道:“艦長,我們該怎麼辦呢?要不我們扔下幾枚深水炸彈,把魚都給炸死吧。”
林遠說道:“這肯定不行,深水炸彈的威力才能炸死多少魚啊!”
沈晚晴在一邊說話了:“我們為什麼要去找魚群呢?何不讓魚群來找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