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來自20世紀的守城利器(1 / 2)

乃木希典露出了難得的喜悅,他立刻命令:“騎兵第一大隊立刻從缺口進入錦州城。”

騎兵大隊大隊長秋山好古立刻帶領騎兵向那個缺口趕過去,五百匹快馬,載著如狼似虎的日軍騎兵,風一樣奔向那個缺口。

在秋山好古帶領騎兵趕奔缺口的時間裏,那隻日軍工兵分隊,又對缺口進行了第二次爆破。

第一次爆破雖然炸壞了城牆,可是十二米高,城根寬十三米,城頂寬十米的城牆,炸開一個五米多長的缺口,落下來的石頭和土多達六百多多立方米,這些石頭和土不可能因為一次爆破就消失不見,它們堆在城牆兩邊,形成了一個高度足有四米來高的梯形。

日軍爆破分隊趕到缺口旁邊,在這個梯形的根部進行了第二次爆破,把梯形的一個斜邊的坡度炸得平緩一些,好讓騎兵沿著斜坡衝上去,爆破完成之後,爆破分隊在缺口邊上放上了帶來的木柴,在上麵澆上油,點燃了柴堆,一瞬間火光衝天。

十五分鍾後,日軍騎兵循著火光趕到了缺口,秋山好古借著明亮的火光一看那個缺口,心裏把工兵大隊的主官田村義一狠狠罵了一通,五米長的缺口,缺口上又滿是碎石,隻能讓騎兵一個一個地通過缺口進入錦州城,這樣的添油戰術曆來是兵家的大忌。

中國兵家有句古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秋山好古也明白這個道理,他也知道城中的清軍隨時會趕到這個缺口,在這裏建立有效的防禦,所以也沒有時間考慮那麼多。

日軍的戰術素養很高,大隊下麵的中隊,小隊的指揮官見到缺口的形狀,不用秋山好古下令,就自動變換隊形,逐個入城,第一個騎兵首先縱馬躍上缺口,可就在他躍下缺口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前麵已經說過,缺口處梯形的高度足有四米多,工兵把城外的炸得平緩了,可是城內的他們就沒有辦法處理了,在加上城裏一片黑暗,那個騎兵也看不清楚情況,以為前麵有一個緩坡,也就沒有減速,馬的視力又很差,結果戰馬直接從四米多高的地方躍了下去。

當戰馬從高處躍下的時候,騎手和馬同時具有很高的下落速度,馬落地的時候,地麵承受馬的衝擊力,從而讓馬停下來,同樣,騎手的衝擊力將會由馬身承受,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騎手也會承擔相同的力。

這個時候騎手應該用雙腿夾緊馬腹,這樣就能減緩在落地的一瞬間身體和戰馬的撞擊,可是那個騎兵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是直接從四米高的地方落了下去,隻覺得身子一輕,然後屁股和男人身上最柔弱的部位就重重地撞在馬鞍上,巨大的痛苦讓他一瞬間就昏了過去。

然後他就從馬上摔了下去,日軍普遍裝備著蒙古馬,這種馬很矮,從馬上摔下去,一般不會有什麼大麻煩,可不幸的是,這個騎兵的一隻腳卡在了馬鐙裏,落地的時候馬還在向前奔跑,一瞬間,馬的後蹄直接從他的身上踩了過去。

戰馬覺得不對勁,就停了下來,可是那個騎兵的肋骨已經斷了好幾根,斷骨向尖矛一樣刺進心髒和肺葉,那個騎兵當場斃命。

後麵的騎兵見到前麵的那個一下子跳了下去,知道這個坡挺陡,於是一拉馬韁繩,那戰馬的衝擊速度緩了下來,沿著那個陡坡順利地下來了。

後麵的騎兵吸取了教訓,所以那個陡坡並沒有造成多少麻煩,他們很快在缺口的一邊集結,按照原定計劃,他們會奔襲距離這個缺口最近的南門,然後打開南門,和城外的日軍裏應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