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不主動,就會永遠被動!(1 / 2)

首先闡明一點個人看法: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從某刻起,不知因為何種原因,我們就開始處於被動狀態。

也許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是這的確是不開否認的!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亦或是親情友情還有愛情,這個道理普遍適用。

對於大多數人事,主動其實就是先機,也是一種有利條件;而被動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永遠代表著落後、沒有機會。

也許現在的你我並不太了解,或者說並不太在意,但這也僅僅是我個人的愚見。

接下來我會簡述一下自己對各個方麵的可能現象做一下闡述,僅是希望帶給你我一些靈感,不供借鑒複製。

你不主動,就不會得到,不會擁有,也就不會有效成長!

曾經的我也是“拚命”高考的苦逼少年,雖然最終結果不盡人意,但是:有所失,則必有所得!

我在那長期枯燥單調的學習生活中,無形中學會了堅持,學會了認真。

但是,不開否認,我也是部分被動的,準確說是沒有主動。

不主動去想方設法學習,是我最終失敗的一大因素。

在我看來,多數求學者心中會有一種無形的自尊感或者是自卑感,以至於你我都不懂得:為了學好,為了未來,為了……你需要“不擇手段”,放下內心中所謂的自尊自卑,放下臉皮!

其實,那種“我們為了什麼什麼,才怎樣怎樣”的觀念,正是在你受教育時就已經無形中體現出來了。

在應試教育下,目前大多數情形中,我們隻有學會應試,取得成績,才能證明自己,才會被多數人看得起。

當然,這句話也是傳統觀點,現在肯定更不適用了。

一個人的天賦是不同的,選擇也是不同的,非要強求走學習死知識的道路,隻會無形中坑害多數人。

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那種學習之路”,當然基本的必要知識還是都要必須學習的,我所指的是那種不知目標,不論是否適合,是否有效,是否被接受的那種灌輸性學習。

我曾經看到過:學習真的隻是適合少數人。

我不想評價是否那種學習不適合我們,我隻想說:我們沒有資格選擇,最好的選擇就是認準你必須考好的目標,不擇手段去學好!

至於你想象的學習,我隻能說:抱歉,等你有實力了再說吧。

為了學習,準確說為了高考,你必須不擇手段。

你需要明白你必須做的事,放下內心那可笑的自尊或者自卑。

不管你之前怎樣怎樣,如果你真的渴望變強,渴望走出自己的道路,你也必須選擇高考。

你需要不懂就問,問同學,問老師……

別拿你那可笑的自尊自卑當一回事,高考麵前什麼都不是。

其實,老師、同學都是人,他們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無情冷漠”,隻要你積極去問,積極努力去學,大家都能看到,多少都會給予幫助。

我準確的告訴你:多數老師上課時就強調過不會就問,是對的,至於課上課下究竟有幾個人去問,肯定十指可以數清。

這就是你內心那可笑的自尊自卑在做鬼。

相對於那些不懂裝懂或者高冷學霸來說,絕大多數老師還有同學都是欣賞喜歡那些不懂就問,積極上進的同學的。

所以,無論你學習怎樣,也無論你是否明白,不懂就問,即使偶爾會碰壁,但問一點就會懂一點,長期以來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成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