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文 他們,我們必須尊重 (可跳過訂閱)(2 / 2)

“文革”期間受到衝擊,1975年恢複工作後,曆任國家交通部部長,海軍第一政治委員、司令員,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王必成(1912—1989),祖籍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小寨村人。(與許世友鄰村)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麵軍第十師三團通信隊長、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第十師三十團營長,紅三十軍第八十八師二六三團營政治委員,第八十九師二六五團副團長、二六七團團長、副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二團參謀長、團長,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一師二旅旅長,第十六旅旅長,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新六師副師長,華中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二十四軍軍長,第七兵團副司令員兼浙江軍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浙江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九兵團副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華野第一縱隊,這支部隊可以說參加了華野幾乎全部的大仗硬仗惡仗(濟南戰役可能是很少的例外),從新四軍時代開始,1縱就一直是華野及其前身的主力中的主力。縱觀1縱戰史,最輝煌的我認為還是萊蕪戰役,一個縱隊麵對5萬多敵人硬是臨危不懼,將他們又趕了回去。1縱作風之英勇以至於國軍主力整編11師師長胡鏈都對其畏懼三分。同時1縱的赫赫戰功也奠定了葉飛在“葉、王、陶”中排第一的地位。不談1縱後來在朝鮮的英勇表現,僅僅解放戰爭中的英模和榮譽單位可能讓某些野戰軍全軍都汗顏。所以1975年華野1縱和西野1縱換防時,軍史榮譽室讓1軍佩服和羨慕的五體投地。

可惜要不是文革中的一些緣故,現在的對台一線部隊應該是華野1縱這個江南子弟兵更合適。不管怎麼說,憑解放戰爭中的優異表現和汗馬功勞,1縱當之無愧的為華野第一縱隊!

第九縱隊,前期的表現雖然也很出色,但仍然遮不住1縱的光輝,9縱的作風可以從其司令員身上看出,強悍一詞足以概括。9縱的老底子老13團(濟南第一團)早在抗戰時期就是山東軍區的幾個主力團之一,後來在東北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團不過是13團的小弟弟。這個部隊素以打硬仗著稱,打起仗來和許世友一樣不要命,絕對的前仆後繼。

濟南城下的5000多烈士9縱占了近一半。所以雖然崛起很晚,濟南戰役才出頭,卻在後來的淮海、渡江、上海乃至長津湖戰役都幾乎立了頭功(除淮海4縱第一),一躍成為全軍的王牌軍,和四野那幾個老紅軍部隊同坐前幾把交椅。若沒有驚人的戰績,沒有任何紅軍底子的9縱(1縱好歹還有點紅軍遊擊隊的底子)想在王牌濟濟的解放軍內別說排前幾位,連立足都難。可9縱呢?1949年整編為華野4個兵團之首9兵團的主力軍,回國後是南京軍區的頭號主力軍,1969年又奉命北調和萬歲軍一起成了拱衛京畿的兩大禦林軍之一。這些殊榮固然有老首長的照應在裏,但沒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行嗎?所以,9縱排第二是絕對站得住腳的。

PS:文中可能和曆史的時間不相符,還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無論是一縱,九縱,都是抗日前輩,值得我們尊重。他們用鮮血為我們築起美好的家園,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向所有犧牲的烈士前輩,以及參加過戰鬥的革命軍人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