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文他們,我們必須尊重(可跳過訂閱)
許世友將軍,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他出身貧苦農家,曾在少林寺當和尚。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在土地革命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開國上將許世友,一九二六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黃麻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師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麵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紅四軍軍長,紅四方麵軍騎兵司令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任。
葉飛(1914年-1999年),原名葉啟亨,曾用名葉琛。福建省南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1914年出生於菲律賓呂宋島,1918年歸國。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曆任共青團福建省委宣傳部長、代理書記、福州市中心市委書記等職。
1932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3年到閩東參與創建閩東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遊擊隊。
1935年起擔任閩東特委書記、閩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兼紅軍閩東獨立師政治委員等職。
1936年4月任閩贛省委委員、閩贛軍區司令員、閩東軍政委員會主席等職,領導閩東軍民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閩東紅軍改編為新四軍,曆任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江南抗日義勇軍副指揮等職,率部火燒上海虹橋日軍機場,大振軍威。後北渡長江,擔任新四軍挺進縱隊政治委員兼副司令員、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與領導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指揮了郭村保衛戰和參加黃橋戰役。
皖南事變後曆任新四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蘇中第三分區地委書記,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蘇浙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參與指揮車橋、天目山等戰役。抗戰勝利後曆任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等職,先後參加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等戰役。
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十兵團司令員,參加渡江、上海戰役。之後率部南下解放福建,任福建軍區司令員,並指揮部隊肅清國民黨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
1953年起曆任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參與組織和指揮五十年代炮擊金門、金門戰役等對台軍事鬥爭。
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