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日新月異,各產業領域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鹿城區作為溫州市的中心城區,成為外來務工勞動力聚集的地方。由於大量的人口流入也給鹿城區的艾滋病綜合防控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雖然就流動人口而言,有無流動本身並不是艾滋病的危險因素,但由於人口的流動或遷移期間所處的環境和可能具備的行為增加了艾滋病的易感性及與艾滋病有關的危險性,因此積極探索有效的針對流動人口的艾滋病幹預模式和工作機製,成為我們當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點。
鹿城區目前常住人口已超過68萬,流動人口超過88萬,主要集中在雙嶼、南郊、黎明等幾個工業區,其中雙嶼鎮最為集中,外來人口達29萬。雙嶼鎮是溫州市鹿城區的一個工業強鎮,近幾年都被國家統計局評定為千強鎮,占地3900畝的中國鞋都產業園區和1015畝的原鹿城工業區就座落在這裏,現已經形成皮鞋、服裝、眼鏡、打火機、製革、電鍍等傳統優勢產業。該鎮的經濟發展吸引了29萬外來務工者(該鎮常住人口為1.9萬)。如何在這塊相對集中的區域做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也是我們要麵對的重要課題。根據鹿城區的實際情況,針對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雙嶼鎮、南郊鄉、黎明街道等鄉鎮開展了宣傳幹預活動。
流動人口采用《中國流動人口的艾滋病預防與控製》中的定義: 特指人們在沒有改變原居住地戶口的情況下,到戶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從事務工、經商、社會服務等各種經濟活動,即所謂“人戶分離”,但排除了旅遊、上學、訪友、探親、從軍等情形。即調查和幹預時所在地與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省、市、縣的人口定為“流動人口”,否則為“非流動人口”,年齡主要集中在18~55歲之間。[1]